第265页

穿过小径,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阁楼,以梅饰阁,倚阁植梅,梅以阁而秀,阁因梅而幽,别具特色。抬起头上面有一幅对联,上联:榛莽一丸泥,赖名士题碑,英雄葬剑;下联:梅花三百树,有远山环抱,高阁凭陵。

一个狮子一般在老人背手而立,正是九龙会的大当家的金九龙。似乎是听到我们的脚步,金九龙慢慢扭转了脸。“七少爷,士别三日真当寡目相看。”我冲他抱拳一笑:“老爷子真会享清福,躲在这里观风景。”我下定决心,以静制动,以慢制快,看看他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金九龙哈哈大笑,微微点头,扭身进了屋,既来之,则安之,我跟在他身后,而银百伶已不见了踪影。我跟在金九龙后面攀阁而上,登临高阁,四周楼阁怀抱,雪花漫天,远处佛钟声声。我心中暗暗吃惊,这九龙会势力也太大了,竟然藏身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之中。

有两个妙龄少年正在烹水泡茶,茶香扑鼻,我虽然不识茶,也知道只是百中选一的精品。我自清晨一路颠簸,早已经口干舌燥,此时闻到茶香,更是舌下生津,口渴难耐。此时屋外漫天大雪,屋内茶香飘荡,夹陈在梅香之中,让人恍如隔世,心情沉静。

我明白,金九龙费了这么大的劲,不是请我来赏梅喝茶的,在这个人面前,我不敢有丝毫大意,但他亲自与我见面,已经算是给了我极大的面子,两名少女容貌秀丽,皓腕半露,一丝不苟,洗茶,泡茶一步不少,每一个动作都极有韵味,犹如跳舞一般。

我和金九龙面向而坐,两名少女慢慢退出,金九龙亲自执壶斟茶,这里的茶具并不是紫砂,而是瓷器。我这才发现,这里竟然有泡了三壶茶,我面前也对应有三个瓷杯,一个是五彩,一个青花,一个却是冰裂纹,因为在博物馆工作,我对瓷器也略懂一二,这三种器形端正,色彩润泽,显然都是古瓷器中的上品。

金九龙一一倒上,此时已是严冬,但杯内茶汤青翠,香气扑鼻。我不敢大意,又怕太过孟浪被金九龙嘲笑。

第一杯是青花三江,喝下去,清澈甘洌,但后味中似乎有一点点杂味;第二杯是五彩,喝下去味道稍重,满口香甜,但味道在口中似乎稍短;而第三杯冰裂纹,初入口感觉不到香气,但慢慢的那种香气越来越重,从胃入口,而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惬意。

金九龙一直在注视着我:“七少爷怎么看?”我实在不知道我的少爷称呼是从那里来的,在我印象中少爷应该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利,我这农民的儿子最多不过是个小子。但他愿意称呼什么就让他喊吧,我还是我。

我稍一犹豫,还是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算是我人生第一次慢慢品茶,上大学以前,渴了喝的是井水或山泉水,最多喝个凉白开,只是到山城上大学,那里的水实在苦涩,才开始喝茶叶,大多是最便宜的茶叶沫子。坐在这里象个高人一样赏梅品茗,这似乎不是我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

第九卷第十六章 加入九龙会

金九龙笑而不语,我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但说错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是什么文人雅士。这老狐狸不论有何意图,都不会是考察我品茶的水平,本是江湖人,何必非要附庸风雅,莫非这是老狐狸的心理战。李金刚曾经说过,不论何时,冷静和微笑都是被动者最好的武器。我现在就在微笑。

金九龙点了点头:“第一杯是雪水融化后泡茶,本来雪水无根,泡茶之后应该味淡平和,尤适宜少女饮用,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十,红楼梦中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泡茶既是取此意,但现在工业污染太重,多了杂质,所以七少爷才会喝出杂味;而第二杯水就是这虎丘剑池之水,当年被唐代李秀卿评为天下第五泉,但此泉水很可能受地下金精所影响,刚而不久,所以才有七少爷所说的口重而味短。”

他娓娓而谈,仿佛是一位品茶师傅,我满腹疑虑,但也微笑不语,仿佛深得其中三味。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后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现在金精还能影响茶味,这老小子在糊谁。

金九龙又亲自执壶为我倒上一盏茶,他笑了笑:“而第三杯茶就是这冷香阁后的陆羽泉,相传此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五,后被刘为刍评为天下第三,此泉水香、绵、甜、清,实是泡制白云茶的绝配。”他笑了笑:“可惜这里如今已经是城区,地下水破坏严重,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我依然在微笑,心里不住地猜测这叱咤风云的大哥到底要找我这小卒子做什么?而他则是只和我谈论喝茶之道,我所知甚少,只能频频点头,心里渐渐有些焦急起来,我决定从玉玲珑的伤势入手,把话题转开,而在另一方面也确实挂念玉玲珑的伤势,毕竟和她也算曾经共同战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