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穆阳此行只带了三五个人,进城的时候,并没有传齐烨手令,而是拿出了晏承书的令牌。

他行事大胆,为的就是想看广安郡郡守的反应。

出乎预料,竟然是广安郡郡守张岩亲自出来迎接。

他们在城门口稍作休整,还没多久,便听到马蹄声渐近,急促得厉害。

城门守卫看着,表情激动:“郡守大人来了!”

穆阳目力好,放眼望去,一眼看见最前方的男人。

张岩今年才三十五岁,人不太高大,但身材雄厚,一张脸晒得黝黑,面上仿佛被风刻过,带着深深的褶皱,眼皮往下垂,哪里像是一个郡守,也不像一个能和人狼狈为奸的贪官。

穆阳抿着唇,看着张岩骑着一匹杂毛老迈的马急匆匆跑过来,满脸急切,老远就扬声朝他喊着:“大人有何吩咐!”

声音亦是瓮声瓮气,奔过来的时候不像个一郡之主,反倒是像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穆阳起身策马,到张岩身侧,唤了声:“张大人。”

张岩表情马上就放柔了,笑得憨厚:“见过这位大人,丞相有什么指示?”

穆阳不动声色:“我不是什么大人,叫我穆阳即可,丞相让我来看看这边塘堰进程。”

穆阳常年在军中,他在京都的名字没有穆家三公子这个名头出名,张岩所在广安郡在齐国最南方,和在北方镇守的穆阳一点交集都不会有,完全没听过这个名字。

只是听到穆阳说来看塘堰,马上就恍然大悟,带着穆阳朝城内走,边走边介绍:“塘堰修建之事一直在进行,按照进程下去,开春后再让他们努努力,很快就能修好。听丞相吩咐,专人盯着那些人,偷懒的全都抽鞭子,他们不敢不卖力。”

“穆大人风尘仆仆,我先带您去修整一番,再带大人过去看看?”

张岩讲话的时候一直看着路,倒是没注意到穆阳的表情。

和他想象中不一样,穆阳此时不仅没有为进度感到欣慰,反倒是有些皱眉。

张岩眼角余光注意到之后,当下有些惶恐:“穆大人,可有什么不妥?”

有两件事让穆阳皱眉:“可还有人手,开春后来不及了。春汛在即,早做准备为好。”

这是其一,其二他没打算说,而是准备亲自去看。

张岩一张老实巴交的脸,但说起修建塘堰的百姓时,用词极不客气,明明是去塘堰做工,在他言谈中,跟个犯人没什么两样。

没见过谁出去做工,偷懒会挨鞭子的,这根徭役有什么区别。

他直觉不信晏承书能做出这种事,但张岩又信誓旦旦说是听丞相吩咐。

穆阳不想耽误时间,停下马回头正视张岩:“没时间耽误,现在就去塘堰。”

张岩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应是。

穆阳暂时不信任张岩,并未告知明年春汛可怖的事。

重新跟着张岩往前策马,一路泥泞,满身疲惫的穆阳本不欲交谈,却架不住张岩热情。

他一边策马,一遍向穆阳汇报:“穆大人,丞相远在京中,我不能当面道谢,现在您过来,可否帮忙带句话。广安郡百姓感谢丞相帮助,要不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根本挺不过来。”

穆阳捏住缰绳的手紧了些,他就知道,这件事绝对有隐情。

晏承书仿佛一只河蚌,用蚌壳将自己裹得密不透风,没人能看清他蚌壳下藏匿的东西。

此时的张岩就好像是运气好亲眼见证过蚌肉的人,他回头看向张岩:“我刚到丞相身边,这些事不了解,不如张大人多说说。”

张岩满脸羞愧:“那件事是我目光狭隘,一开始的时候,还大言不惭骂过丞相,要不是等后来缓过来之后和其他郡联系上,我们也不知道原来当初我们实在是冤枉丞相颇多。”

在穆阳暗沉的眼眸下,张岩娓娓道来:“那年洪涝,五个郡受灾,我们郡由丞相负责运输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