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怎么办?”我问。
宫二道:“湖南有一个人,他是我父亲生意上的朋友,以前就是在湘西一带混,后来发了财就搬到了长沙。这人消息灵通,而且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陈药师有过交集,我想来想去,也只有去找这个人问一问究竟了,所以在临来的时候就跟他约好了明天见面的事情。”
我从见到宫二一开始就对他的身世很好奇,只不过当时相处不多,也就没好意思开口去问,自打我们几个从狐仙墓里面劫后余生,彼此之间熟络了不少。他一说到这里,我便又一次对他的家世起了兴趣,问:“宫二,你们家究竟是做什么生意的呀,怎么结识的都是这么古怪的一群人?”
老朱一听我这话,当即瞪大了眼睛,说:“好家伙,合着你还一直不知道我们宫二少爷家里是干嘛的呐?”
我摇摇头,宫二见了笑而不语,问:“那你觉得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呢?”
我想了想,说:“我一开始觉得你可能是一个盗墓世家的子弟,因为我还记得当初咱们在狐仙墓里第一次碰面的时候,你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那应该是行内的暗话唇典吧?”
宫二和老朱听完我这话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那的确是盗墓贼中的暗语,可是,懂得这些暗语的人未必就都是盗墓贼呀。”
我们三个聊了两句。我记得当时宫二先是对我说:“无有元良,看山望岭,敢问路出樵人。”之后又问我“莫不是一江春水景两岸,浪淘沙?”
我问宫二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宫二对我解释了一遍我才恍然大悟。
“元良”二字是指盗墓贼同行之间的称呼,前面加上“无有”二字是代表客气的说法,“看山望岭”发作谐音“砍山挖陵”盗掘帝陵,“敢问路出樵人”就是说师出哪门哪派。
第二句话“一江春水景两岸”意思是说,虽然我们都做着跟死人有关的行当,但性质却大不相同,“浪淘沙”的意思是守陵人!
我问宫二,为什么守陵人被称作“浪淘沙”。宫二解释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盗墓一直都分为三种,即官盗、民盗与军盗。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方盗墓机构,分为两派,即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但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官方盗墓机构,要追溯到北宋末年。
据史记载,北宋靖康元年,金国大将完颜宗翰率兵南下,攻陷北宋东京汴梁,俘虏了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岳飞的《满江红》就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不过,金国虽然攻陷了汴梁,但他们深知自己还没有能力统治那么大的领土,也无心在这里立足发展,于是就在汴梁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北宋旧臣刘豫所创建的大齐。
刘豫本身就是傀儡皇帝,自然不会去管什么百姓民生,就一门心思想着搜刮民财,但当时的宋朝已经今非昔比,百姓也不富裕,于是刘豫皇帝就下旨设立了一个盗墓机构盗取了北宋十几座帝陵,发了一笔横财,这盗墓机构里的人就被称之为“淘沙官”。淘沙也就成了盗墓的代名词之一,行话里取宋朝词牌名“浪淘沙”代指守陵人这样的职务。
相传守陵人是在封建时代专门守护帝王将相的陵寝的人,他们各个本领高强,而且忠心护主,世代相承,吃朝廷俸禄,铁杆庄稼,只不过这种职业早就已经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消失在历史中了,建国以后,所有大规模的帝王陵寝全部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国家派人专门看守,变成了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