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页

如果不是李悠的干扰,黄教的领袖在此生死关头,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所以派遣使者前往和硕特蒙古,请求固始汗的帮助,固始汗经过详细探查,决定率大军从西域前来青海,先消灭却图汗,再消灭白利土司顿月多吉,继而进军乌斯藏消灭第悉藏巴,可惜现在固始汗的和硕特蒙古已经被李悠击败,他自己也成了大明的俘虏,这项计划却是无法实施了。

所在,在万不得已之下,他们只得将求援的目标放到了大明皇帝的身上,急匆匆派来使者向李悠求援,希望李悠能够派遣大军保住自己的平安;李悠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他也愿意派遣大军进入乌斯藏,只是和那些政教领袖所想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李悠可不打算撤兵,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坐实了乌思藏都司的地位,在乌斯藏地区建立永久驻军点,来对乌斯藏地区的事物进行直接管辖。

对此,那些求援的使者自然是不怎么愿意的,可是他们不答应李悠就不会出兵,而没有外部势力的援助,他们就会被那些反对派击败、他们所建立的寺庙会被焚毁、僧侣会被诛杀,到头来什么也留不下,所以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他们不得不答应了李悠的条件。

“乌斯藏乃是贫瘠之地,而且气候恶劣,毛将军此去辛苦了。”为了勉励毛承禄较好的完成这一任务,李悠直接给了他伯爵的爵位,并且约定只要乌思藏都司日后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等数年之后就会有人去接替毛承禄担任乌斯藏都司一职,他的爵位也将升为侯爵,这几乎已经是大明武将可以到达的顶点了,而且跟随他进入乌斯藏的大明士兵也会享受双倍饷银和优先升迁的待遇,借此来抵消人们对苦寒之地的恐惧。

“末将叩谢皇恩,末将定会将此事办好。”这一待遇甚至比此前立下了诺大功劳的曹文诏、满桂等人还要优厚,毛承禄也没想到自己会比他们更早的获得爵位的赏赐,当下心中激荡不已,连忙叩谢,并发誓赌咒一定要把乌斯藏都司真正的建立起来。

“关于如何处置乌斯藏事物的办法朕方才已经说过了,这几日朕会派一些通晓乌斯藏内部情况的人去你军中进行培训,你先下去准备此事吧。”这些人中有锦衣卫的成员、有出入乌斯藏的商人也有当地的僧侣。

毛承禄领命而去,待他做好准备之后,李悠随即派遣毛承禄率领三万精兵进入乌斯藏,帮助他们挡住了辛夏巴联军的进攻,但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反而召集双方的领袖进行和谈,逼迫他们暂时接受了大明的调停,重新签署了盟约,根据盟约规定,他们双方都是大明的子民,接受大明的管辖,以后出现什么矛盾都必须前往乌斯藏都司府向大明的乌斯藏都司申诉,如有违反,大明将和另外一方联合起来惩罚违反盟约的一方。

如此以来,乌斯藏都司府就可以凭借乌斯藏地区内部的矛盾还有手中的兵力站稳脚跟了,再加上对茶马贸易和朝贡的控制,对乌斯藏地区进行潜移默化的干预,并最终将这里化为大明朝廷的直接管辖地。

待蒙古、西域、青藏等地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李悠也该返回京城了,出来的时候他带了三十万大军,而回去的时候身边则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其余兵马都驻扎在了那些新纳入大明版图的领土上,守卫着大明的新边疆。

第938章 驶向大海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陛下之武功已经远超太祖、成祖,纵使汉武、唐宗也是万不能及。”李悠这一出去,捷报就不断地送往京中,每一次都让孙承宗等人感到瞠目结舌,三路大军歼灭林丹汗也就罢了,反正林丹汗此前也是被皇太极吊打的存在,皇太极现在已经被大明彻底平定,林丹汗又算得了什么呢,可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在击败林丹汗之后李悠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挥军直入西域,接连拿下西域、青海和乌斯藏等地,大大的拓展了大明的版图,可以说大明现在的疆域和汉唐鼎盛时期也差不了多少了,让他们不得不由衷的佩服。

“那就是蒙古大汗的大纛了吧?看着果然不一般啊。”跟随他们一起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将目光投向九斿白纛,这件东西也被李悠当成了战利品,将和林丹汗的首级一起送到太庙展示给大明的列祖列宗看。

“诸位爱卿平身,朕离京之后诸位爱卿辛苦了。”李悠翻身下马将孙承宗扶了起来,他虽然远离京城,可东厂和锦衣卫还是接连不断的用快马送来京中的最新消息,从这些消息中可以看出这些大臣都还算规矩,并没有多少人敢趁着他离开京城的时候图谋不轨,它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还在有条不紊的继续实施。

在无数官民百姓的万岁声中,李悠返回了皇宫,并且立刻举办了午门献俘、告捷太庙等活动,用以彰显大明的武功,无论是各个藩属国的使节还是前来参观的百姓,都为此所震慑,大明的百姓心中充满骄傲,那些藩属国的使节则是满心的惊骇,生恐自己的国家触怒了大明,从而导致灭顶之灾,幸好在此后的宴饮之中,李悠对他们多加抚慰,才让他们暂时放下心来,不过这些人也已经打定主意,今后行事还得愈加恭顺才行啊。

处理完这些事情,稍事歇息几日,李悠又将洪承畴召入宫中,向他询问江南这段时间的变化,从洪承畴汇报回来的结果来看,江南的士绅们如今已经基本安定下去,不敢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的行事,江南缴纳给朝廷的赋税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大明的国库充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