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而洪承畴随后又使出大招,在获得确凿的证据之后,他直接派人将董其昌和钱谦益的府邸团团围住,将他俩和他们家族的主要成员都捉拿归案,董其昌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画乃是天下一绝,在士林中拥有巨大的声望,董家也是松江府的豪门;而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官至礼部侍郎,文章冠绝天下,号称文坛盟主,对江南士子有广泛的影响,钱家也同样是苏州的豪门。

连这样两门江南士绅中的扛鼎人物都被洪承畴拿下了,立刻在江南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地震;随后洪承畴派出快马将这一消息和他们俩的罪证送往京城;李悠看到了也是颇为感慨,这俩人原本会在魏忠贤死后被重新启用,但是到了李悠这儿自然不会用他们,本以为这俩人会因此有个好下场,却没想到他们还是落到了自己手中。

这俩人虽然在艺术上有卓越的天分,深受读书人的敬仰,但却不代表他们就是好人,董家和钱家在松江府与苏州府所干的坏事可不少,当地百姓对这两家可谓是怨声载道,洪承畴送上来的证据也十分确凿,所以李悠毫不犹豫的判了他俩以及族中主要帮凶的死罪,家人则仿照前例流放流求。

连这样两位大人物都被杀了,董家和钱家也被连根拔起,这次顿时震慑住了所有江南士绅,试想一下又有多少人比董其昌和钱谦益的势力大呢?江南虽然士绅众多,可势力比他们俩更大、官职比他们俩更高的却没有几个,就算有见到这一幕也该醒过来了。

在狠狠地杀了一批人之后,江南终于落入了朝廷的掌控,接下来洪承畴终于可是开始按照李悠的命令清理江南田亩、重新核实江南各项赋税了。

看到这一幕,江南的士绅们忍不住摇头叹息,那些作乱的乱民们,除了个别邪教教徒或者山贼土匪混入织工之中企图浑水摸鱼的,被洪承畴果断处死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被放还乡里,并没有丝毫惩罚;反倒是江南的士绅,承受了此次动乱之后的绝大部分代价。

但是如今许多工坊都被破坏,而且现在新型织机的制造方法早已传遍了整个江南,就算将来重新建立工坊,大概也用不到这么多的织工吧?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第931章 祸水东引

“大人,此物所需人工仅是此前的一半,若是江南工坊全都用上这些织机,则用不了多久还会有动乱;因此为了百姓生计着想,还请大人下令禁止天下织工使用此种织机,绝此与民争利之奇淫技巧之物,方能保住江南的太平。”幕僚向洪承畴提出建议。

然而洪承畴看问题可比他们要透彻的多,当即他就摇头否决,“此物既然已经流出来了,再想禁绝恐怕是不可能的。”他虽然不懂得百倍的利润足以让人违反任何法律的道理,但也能琢磨出一些相似的东西来,“此物的好处但凡做这一行的都看得清楚,就算咱们眼下毁了所有织机,但那些商人为了挣钱,还是会将他们拿出来,这光靠官府是禁不了的。”

“此事的要紧之处在于那些织工被赶出工坊之后没了活路,若是能给他们寻一条新的谋生路子,也就不会有事了。”洪承畴制止了幕僚们的发问,继续说道,“如今辽东和流求尚需要有人前去垦荒,先去问问他们有多少人愿意去吧。”

“属下已经问过了,可这些人久居江南繁华之地,怕是连京城都有些不愿意去,更何况是辽东这等苦寒之地和流求这样的蛮荒之地呢?所以属下所问的那些人里,也只有不到两成愿意接受这一方案,其余人等依旧肯离开江南。”一名幕僚回答道。

“如今江南的田亩正在清查中,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被当地士绅以不法手段夺去了田产,方才不得不流落到城市里充当织工,如果此事能够办好,归还他们失去的田地,又能解决不少织工的问题。”另一名官员补充道,“这一项估计可以解决一成织工的生计问题。”

“陛下诏令对江南卫所进行重新编练,少不了要招募新兵,他们之中若有人愿意从军,只要能通过审核,我那里也能收一些人。”曹文诏也帮着洪承畴想办法,“只是就如同刚才那位先生所说,江南乃是富庶之地,这些人之中怕是没多少愿意从军。”

“但也能解决不少问题,起码可以再解决一成人的生计问题。”这几项相加就是四成,可还有六成的失业织工找不到出路,洪承畴又和人商量了许久也没商量出好办法来,他只能将此写成奏折上奏李悠,希望这位皇帝陛下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他对李悠的谋略还是十分钦佩的,至于内阁那些家伙,洪承畴却不认为他们能拿出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