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关原之战尚未开始的时候,明国的将军已经说过这件事,可那时候丰臣家却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明国只派来三万水师,又如何能带走丰臣秀赖呢?可现在却是大不一样了,如今倭国分作两派厮杀不停,德川家早已亮明了取代丰臣家的态度,明国的将军又站在德川家一边,看来他们是想借德川家之手达成这一目的啊!
于是茶茶再无侥幸心理,拿出了丰臣家所有的家底交到石田三成手上,拜托这位丰臣家的忠臣来护佑少主的平安,石田三成手中总算有了勉强可以与东军相抗衡的兵力。
同时石田三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战事指挥上的薄弱,他从溃兵中找来了曾经在中山道上以一千多兵力将德川秀忠的三千八千大军死死拖住的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
这俩人的战绩乃是西军在关原之战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真田幸村年纪轻轻就被誉为有名将之才,石田三成认为有了他俩的帮助,西军足以击败已经失去了德川家康的东军。
真田幸村很快接受了石田三成军师的任命,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也为了能向德川家复仇,真田幸村殚精竭虑、日夜不休的研究着双方的情报,制定出一项项军事策略以供石田三成和毛利秀元等人参考。
出于对东军的恐惧,石田三成等人否决了真田幸村所提出的绝大多数出城野战计划,而接受了在大阪城南三之丸南面建造的防御城堡“真田丸”的方案;因为大阪城的西面是濑户内海,北面是天满川、淀川,东面则是大和川的支流,地形复杂,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相比之下,大阪城南则多数是宽阔的平地,防御力较弱。
东西两军正在紧张地备战中,而李悠则乐呵呵的作壁上观,同时不断派遣船队将他在倭国搜刮到的钱粮运回国内,另外他也在琢磨着另一项计划的开启。
第775章 召唤张献忠
如今倭国的大名们分成两拨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开启东西军的第二次决战,可是李悠却觉得如果只是大名、武士们闹腾未免有些单调了,所以他打算给混乱中的倭国引入一股新的力量,这些年来倭国征战不休,百姓恐怕早就苦不堪言了,现在也该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天皇作为名义上的首领,幕府掌管天下,各大名听从幕府的命令掌控各自的领土,而武士则依附大名,用自己的武力效忠大名获得俸禄,并对平民操有生杀大权,身为最底层的平民只能忍受这些高级阶层的压迫和剥削。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反抗,就像中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样,在倭国同样有起兵反抗统治者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倭国又一个专有名词称之为“一揆”,泛指百姓、土著、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通常在歉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于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
“一揆”也有许多种类,农民的斗争称为“土一揆”;在某一领国之内,以势力强大的国人(武士)为中心发起的暴动称之为“国一揆”,当然也少不了以宗教名义发起的暴动,就像白莲教经常在中原闹出动乱一样,倭国也有同样习惯引发混乱的宗教,那就是由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发展而来的一向宗,所谓的“一向一揆”就是以农民为主的,包括有寺院僧侣和国人参加并参与领导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信徒发动的武装起义,其目标是夺取地方政权。
本愿寺由1世法主亲鸾开山之后,在8世法主莲如的亲自传教之下,一向宗开始大范围地进入民众生活,煽动各地的教徒发起“一向一揆”,反对各地守护的在地统治,企图建立起一个佛教的宗教国家。
因为这些教徒有强大的宗教向心力,临战时舍命杀敌不顾生死,通常会给各地大名的军队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此前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地大名征战不休,有些实力弱小的大名甚至还比不上本愿寺势力强大,所以“一向一揆”此起彼伏,他们最为风光的时候还曾经以十万到二十万的兵力包围了加贺守护富樫政亲的高尾城,并将其攻破,政亲自害,至此,加贺一国完全成为“无主之国”,由有力的国人代表与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联合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