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战场距离大都不远,现在恐怕没多少时间了,还是早做打算的好。”一听说宋军直逼大都。群臣不仅有些慌了,阿合马连忙出来说道,“雄鹰只有留着翅膀,才能飞过高山,陛下还是赶紧领兵北上吧!”
“从方才的情况来看,南蛮的军队距离大都恐怕只剩下不到十里的距离了,若是领兵北上怕是有些迟了。”月赤察儿知道如今忽必烈的后妃和子嗣还分散各处,他的家人也是一样,如果现在就跑这些人怕是要落到宋军手中,现在的蒙古人已经没了丢下儿女自行逃窜的果断,“因而不如先进入大都城暂避一时,同时派出使者向附近的大军求援,只要坚持十天半个月的,附近的援军也该到了,到时候聚拢兵力定要这些南蛮子有来无回。”
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以阿合马为首支持逃跑,另一派则以月赤察儿等人领头,坚决要求入城就地防守;忽必烈斟酌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入城,一来他如今好歹是皇帝,不再是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了,如果一听到敌军前来就要逃跑成何样子?二来月赤察儿说得也有道理,只要守住大都城就能赢得反败为胜的机会,这可比逃跑来得有意义。
随即群臣紧急出动,散往各处收拢兵力,终于他们赶在李悠大军到达之前带着家眷和大军进入到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内。
“还是迟了一步啊!”看着刚刚关闭的大都城门,李悠并没有多少遗憾,在城外混战说不定忽必烈会乘机逃跑,而现在进到城里在想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刚好可以来个瓮中捉鳖,他随即下令,“紧守大都四方,不得逃出一个!”
第471章 火烧大都
“这就是万安寺白塔啊?”大都城西,李悠看着眼前这座五十多米高的密宗白塔略微有些感慨,这就是小说中赵敏囚禁六大门派的地方,而现在却因为视野开阔被李悠当成了攻打大都城的指挥部,此外赵敏和王保保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是木华黎的七世孙,而木华黎的四世孙安童已经被李悠斩杀在大都城东,日后还有没有这两个人还是两说。
忽必烈在至元八年勒令在大都城西修建一座高五十一米的藏式白塔,后世称之为妙应寺白塔,历时八年乃成,日后又以此塔为中心,用十年时间,初建成一座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的寺院——“大圣寿万安寺”,李悠站在塔上环视四周,只见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现在却正好用来打造攻城器械。
入夜时候,大都城中的元军还想趁着夜色偷营,可惜李悠早有防备,玉昔帖木儿在损失了数百怯薛精锐之后无功而返,仓促逃回城内,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贸然出击,只能紧守城池等着周围援军的到来。
蒙元的援军还没有收到消息,张世杰率领的步兵却已经赶到,数万兵马将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围的水泄不通,城头上的忽必烈抬眼望去,城下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宋军,让人心忧不已,就现在大都城这些破破烂烂的城墙,能挡得住宋军么?蒙元骑射无双,可守城却不是他们擅长的手段啊。
“原来这些南蛮子早有谋划,此前攻打泉州、福州、临安府,骚扰沿海州县不过是为了引诱拱卫大都的兵力南下罢了。”忽必烈感到深深的懊悔,他从未想过宋军还能从海路运送大军前来攻打大都,如今数万宋军降临到大都城外,着实让他意外,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此前宋军那些出人预料举动的目的。
“陛下勿用担忧,大都城中尚有一万多精锐,再加上城中的百姓,这些南蛮子没那么容易破城,只要我等坚持半个月的功夫,援军也该到了。”阿合马出言安慰道,入城之前忽必烈就派出了许多怯薛军手持他的圣旨前往各处求援,所以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其余忽都答儿、月赤察儿、陈岩、范文虎等人接连点头,一旁的马可·波罗则浑身微微颤抖,难道自己这趟遥远的旅行就要面临终结了么?
与此同时,在万安寺高塔的最顶层,李悠和张世杰、郑和、樊文超、杨亮节等人也在打量着大都城的防务,居高临下而望,大都城内外尽在眼底,忽必烈入城之前没把这座高塔摧毁实在是个不智之举,“呵,这些蒙古鞑子修建城池,竟然连瓮城都不修建,只要咱们攻破了这座城墙,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们了。”张世杰惊喜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