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数日,张世杰忙着四处收拢百姓,李悠则和郑和一起仔细的检查宋军残余的兵力,留其精壮、裁汰老弱,又挑选愿意从军的百姓补充兵力,大宋水师的气象为之一新,战斗力略有提升;同时对大宋的官员安排也做了一番调整,将那些腐朽顽固、不堪大用的官员淘汰,提拔有锐气的青年官员步入中枢。
这些举动难免引起众多官员的不满,可如今军权尽在李悠的掌握之中,粮草也被他控制,杨太后和赵昺对他更是无有不从,因此这些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悠掌握大权,就连文天祥也只得按照李悠的意思暂且担任了吏部尚书一职。
十日之后,数万百姓收拾行囊、携老带幼云集到了崖山,将郑和的宝船船队、张世杰的大宋水师再加上从张弘范那里俘获的船只塞得满满当当,趁着天气尚好起锚扬帆,直往流求而去,离开之时崖山岩壁之上已经多了一行大字——“大宋灭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于此”。
郑和七下西洋,并未留下停泊流求的记录,可是他的船队之中却有曾遭遇风浪被吹到流求的船长,有了这些熟悉线路的船长指引,一行人经过数日航程,终于抵达了宝岛的北端,找到一处港口陆陆续续上岸。
此时的流求并没有多少居民,这支大宋船队成员几达十万,纵使有一两个小部落也不敢掠其锋芒;在李悠的安排之下,这些百姓、士兵开始在港口附近伐木建屋、开荒种植,那些文官或许不知道如何对付蒙元,但组织生产这些事情还可以勉力办到。
在李悠的督促之下,一栋栋木屋拔地而起,一片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更有随行的匠人在附近找到了煤矿、铁矿,李悠大喜过望,立刻分出精干人员开始组织开采,建设炼铁炉,打造农具、军械。
当看到那一片片被开垦出来的土地,众多文官这才对李悠死心塌地,当然也有些看不清楚局势的人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将土地据为己有,李悠对此毫不留情,一改大宋不杀文官的传统,对于这些不识好歹之人严加处置,高悬在木寨门口的头颅总算是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们暂时收敛了心思。
李悠随即对这些土地做出安排,将这些土地直接租给了百姓、并帮助他们解决农具种子的问题,其中对家中有人从军者给于优待,不仅减免赋税,还优先提供更好的农具和种子,一时之间想要参军的青壮多了不少。
除了开荒、建造房屋,李悠也没有忽视军队的建设,他亲自操练那些宋军士兵,有了“六如”的加成这些士兵进步神速;同时在各处居民点开荒的百姓也必须进行最基础的军事训练,大宋实在是文弱的太久了,唯有如此才能重新唤起他们的勇气。
经过数月的忙碌,流求的局势总算暂时安定下来,而忽必烈也知道了张弘范全军覆没的消息,并且已经打探到大宋朝廷如今东渡到了流求,可惜元军的船队要么跟随张弘范被大宋所破,要么在五年前东征倭国时葬身于神风之下,因此纵使忽必烈大发雷霆,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下令重新打造船只准备进攻流求。
而听闻大宋朝廷尚在的消息后,各地不甘心屈服于蒙元残暴统治的有识之士纷纷起了心思,不断有人从大陆之上远渡重洋来到流求投奔大宋,并且献上当地的情报,希望大宋能够发兵讨伐,李悠对此也早有安排,没有来人就同张世杰、郑和一起细细打听当地的形势,一一编册记录,以备将来之需。
这一日,李悠在朝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诸位,如今流求的局势已经初步安定,新军也训练的差不多了,现在他们纵使无法和郑……将军的军队相比,但也是远胜于前。现在也该让他们去战场之上长长见识了。”
“不知君实相公想要攻打哪里?”文天祥这些日子负责垦荒百姓的教化,过得极为充实,对李悠的观感也好了不少,因此在他讲述完之后立刻问道。
“如今最要紧的是击垮蒙元正在筹建中的船队,以保证蒙元大军无法攻打流求,因此张某决定第一战攻击此处!”说罢李悠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琉球西方的某个城市。
第449章 蒲寿庚
“泉州?”文天祥等人齐齐顺着李悠所指看向地图上的那个城市,他们很快认出那就是泉州,张世杰暗暗握紧了拳头,泉州给他留下的印象可不那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