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咔嚓一声,一艘元军大船的桅杆从中折断,砸到了甲板之上,带走了数名元军士兵的性命,这一波突如其来的打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这几日在崖山外海四处巡察,哪怕是一艘小船都没有发现,现在这些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大将军,不知道从那里突然冒出来了这么多船,如今已经将我等团团围住,事不宜迟,乘现在还有机会,赶紧突围吧。”副帅李恒匆匆赶到张弘范船上,着急地喊道。

张弘范身边他的弟弟张宏正和儿子张珪虽然强作镇定,可眉头却是紧紧地皱了起来,若是放在陆地上,他们或许还不会担心宋军的包围,可现在他们确实在海上,海战可不是他们这些人所擅长的,本来以为这次不过是打落水狗,谁曾料到眼看就要大获全胜了却遭遇到如此让人意外的形势。

“看来今日想要拿下宋帝却是不可行了。”张弘范遗憾地看着前方的宋军大营,突然出现的与并让他们本来已经低落到极点的士气重新高涨,方才跳到宋军船上的元军竟然被张世杰他们杀了回来。

“事不宜迟,传令各军立刻往潮州的方向突围。”既然已经无法获胜,那么就赶紧走吧,张弘范也是果断之人立刻下达了命令。

只可惜船只却不如马匹那般容易掉头,无论元军的船只如何逃窜,总是无法逃脱这支神秘船队的纠缠,战不多时,对方似乎发现了张弘范的旗舰所在,无数的铁弹丸猛地向这艘船袭来,不一会儿的功夫,这艘大船就失去了动力,只能在原地打转,船上的士兵也是死伤惨重。

对方见这艘船已经无法逃脱,就暂且将它放到一边,转而去攻击其他船只了;大营之中观战的张世杰眼看元军已经落败,也连忙命人斩开锁链率领宋军加入战团,将张世杰的旗舰团团围住。

无数的宋军从四面八方跳到船上,对残余的元军展开了屠杀,张世杰更是亲自持剑冲在了最前方,伤亡惨重的元军纷纷溃散,张宏正和张珪俩人先后授首,接着张弘范也死在了张世杰的宝剑之下,临死时他的目光正好落在了崖山的岩壁之上。

第446章 勒石崖山

“前营加快速度,务必拦住溃散的敌军,左营直插敌军中军,将其分割开来,后营提防敌军逃窜……”崖山外海,这支突然出现的援军旗舰上,内官监太监郑和正手持望远镜观察着元军的动向,并不是发布命令,他身后的王景弘大声将命令传达给桅杆顶端的传令兵,传令兵则不断挥舞旗帜根据郑和的命令指挥大军行事。

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战船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原舰队规模超过两万余人,而现在缩减为一万五千人,其中仪仗队和商队大多被裁减,只剩下了战船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没了其它拖累,战斗力不降反增。宝船船队领先了元军舰队一百余年,更何况郑和的海战指挥艺术远在张弘范、李恒之上,再加上他们突然出现杀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战局很快就被郑和所掌控,元军的落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他们甚至没能给郑和船队造成多少损伤。

“哈哈哈哈,陛下远征蒙古时,我未能跟随身边,却不料今日亦有和蒙古大军作战的机会。”战事大局已定,郑和放下望远镜哈哈大笑着说道。

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曾五次率军亲征蒙古,而靖难之役时一直陪在朱棣身边的郑和却被责令率领船队远赴西洋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并向沿路诸国宣示大明之威仪,所以郑和遗憾的错过了北伐蒙古的机会;但是现在,李悠的召唤让他可以带领自己这支天下无敌的船队来到崖山,参与到这场事关华夏文明生死存亡的战局中来,郑和心中层云激荡,激动之下一上来就使出全力。

早已在攻打宋军大营时消耗了太多精力的元军突然遭到后方的袭击,而郑和的攻击又是如此迅猛,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崖山外海的海面上就满是元军船只的残骸和漂浮在水面上挣扎求生的元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