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将这条路线与后世的地图对照了一番,他们大概要先西行至今天的阿富汗境内,然后再北上抵达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路程却是要比自己上次附身张骞出使西域还要远得多。
心下对即将开启的旅程有了大致的了解,李悠合起地图,“既如此,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出发吧,能早日追上高都护就能早一日放下心来。”
从帐篷里出来,映入眼帘的是漫无边际的黄沙,陡峭险峻的群山以及时隐时现的河流,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李悠深吸了一口混着沙风的空气,忍不住说道,“这地方我来过啊。”此时映入眼帘的地形和他当初抵达大月氏时颇有几分相似。
杜环此前把李悠的履历已经摸得差不多了,知道他此前一直在中原驻守,并不曾来过西域,不禁好奇的问道,“都尉何时来得西域?为何杜某此前不知道?”
“哈哈,我是在梦中来过!”李悠哈哈大笑着答道,上次率领大汉使团穿越匈奴的围追堵截直达大月氏的经历岂不正如同梦幻一般。
“外人到了西域无不愁眉苦脸,想着办法早日调回长安,都尉大人却是好像回到家了一样,实在是让杜某佩服得紧。”于是乎杜环对李悠的好感又添了几分,想必能露出这般表情的人是不会畏惧葱岭以西的艰险的。
李悠指挥着手下的大军将运送给高仙芝的物品收拾妥当重新上路,这些物资包括车弩等大型军械,此外还有工匠数百人,这些人除了负责保养这些器械之外,还要为高仙芝制造其他军械;这都是高仙芝为了攻打大食城池而向朝廷索要的,李隆基下旨让李悠将这些东西给高仙芝送去,此外还派了一千精兵护送车弩和工匠。
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不下万里之遥,这些士兵和工匠早已适应了不停跋涉的生活,李悠一声令下,不多时便做好了前行的准备,开始了继续向西。
骑着朱龙马从队伍最前面走到最后,并未发现什么问题,李悠又再次赶到前面来到杜环身边,“杜先生,可否给本都尉说说高都护此次要攻打的大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只有先了解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才能更好地帮助高仙芝获得胜利,从而完成这次任务。
第332章 西域局势
“此事却要从数年前说起。”久在西域的杜环稍微落后李悠半个马头,开始给他讲述起西域近些年的局势来。
此时的西域和大汉之时却有几分相似,由于西域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很难诞生一个统一而又强大的国家,这对中原的汉室王朝来说是幸运的,但对西域各国却是不幸的;中原的汉室王朝不用担心自己在西边会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而西域那些小国却不得不为了生存亦或是久远的仇恨而展开相互厮杀。
直到百年前大唐名将程知节、苏定方、薛仁贵陆续出击,大败控制着西域的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并将其俘获,西突厥自此亡国,大唐再西域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对该区域内的众多小国进行管辖,并屡次击败进犯西域的吐蕃人。
虽然依靠从西域获取的进贡和税赋无法供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庞大的军队及官吏的开支,但这两个机构却也维护了大唐西域边陲的和平,不至于将大唐统治中心关中地区直接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而西域各国也从中获取了无数好处,一来他们可以通过朝贡体系从大唐朝廷那里获取超额利润,二来那些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为这些小国带来了无尽财富,三来在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这些小国并不进行直接统治,只要称臣纳贡,服从属于大唐,都会受到大唐朝廷的册封,并继续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治,而在遭受动乱或被他国侵犯时,又可获得大唐军队的支援,这对经常受到吐蕃骚扰的他们来说是极有好处的,他们也需要大唐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来保护他们的平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这种温和统治对西域各国都有极强的感召力,甚至连葱岭以西的萨珊波斯和天竺等国都希望通过这种关系而得到大唐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