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如今正是非常之时,陛下还做出这般举动来,实在是……”王机摇摇头,不知道怎么安慰李悠才好了。

“也罢,京中险恶,我还是回嘉州去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吧。倒是王兄,日后还是要小心些,那杨介夫等人怕是早已视王兄为眼中钉了。”李悠认真地嘱咐道。

“小弟知道,所以我最近也在琢磨外放的事情。”王机坦然说道,“以我们琅琊王家的底蕴,只要不触怒他们,谅他们也不敢继续纠缠。”

“如此就祝王兄日后一帆风顺了。”李悠不禁有些好奇,按道理说他不是怕事的性子,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不过他既然不说的话,李悠也不想多问,二人聊了几句王机就告辞离去,一切的谜底唯有等到将来再揭晓了。

今天嘉州伯府格外忙碌,王机前脚才走,钱骅后脚就走了进来,不过他并未携带任何礼物,一进来就直接问道,“文阳贤弟,如此紧要关头,你却离开京城?究竟是何道理啊?”

“子骐兄,小弟以为京城之事亦不可为,故而先行一步,伯父也是看清了局势方才没有加以阻拦,而且我没猜错的话,伯父想必已经在为子骐兄准备后路了吧?”李悠直言不讳地说道,他和钱骅相交甚笃,自然不愿意钱骅留在京城。

“是啊,父亲让我随他一起回去,想必陛下也不会挽留吧?”钱骅眼中闪过一丝黯淡,从尉州到京城,他历尽了千辛万苦方才将李圭送回京中,保他重新做到了那张宝座上,谁知道宝座尚未坐热,李圭就开始猜忌他们,这实在是让钱骅有些心灰意冷。

“那就走吧,如今支持陛下的势力本就弱于杨介夫一党,陛下还如此行事,早晚必败;我等又何必为此送命呢?”在大唐,李悠有与睢阳共存亡的打算,那是因为他身后有为数百姓需要守护;而在大魏,他可没有陪着李圭去送死的想法,他可以忠于华夏民族,却不会终于某个帝王,而且还是李圭这种根本不合格的帝王。

“文阳,吾等世受君恩,因为这些就抛下陛下真的好么?”钱骅终究还是有些年轻,历来受的又是忠君的教育,一时之间难以转过弯来。

“伯父是怎么劝你的?”李悠反问道。

“家父说他年纪大了,想让我留在身边尽两年孝。”钱骅如实答道。

用孝道来对抗忠君之道对钱骅的影响,钱飒真是一条老狐狸啊,这个借口简直无懈可击,李悠再次对这位前辈便是佩服,“伯父说的是,小弟就颇为后悔昔日只懂得读书习武,忘了在父母面前尽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此啊。”

李悠为了让钱骅心安,不惜用自身的经历来劝说钱骅,“再说了,事情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杨介夫年纪毕竟大了,陛下只需静待时日,等他走了自然会夺回朝政大权。”

好言相劝一番,钱骅总算抛下了心头的疙瘩,叹了一口气道,“哎,昔日我等共守尉州,如今你我都要离去,只剩下丘兄一人留在京城,我还是不放心啊。”

“英国公府和咱们不一样,丘兄身上的担子比我们重。”丘尚俭是没办法离开京城的,因为他们家的根基就在这里,李悠也不好去劝,唯有日后让京中的人手多多留意他们家,要是遇到事情了看能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吧。

“对了,钱兄,若是返回钱塘,还是练些团练的好,如今流民四起,朝廷兵马又多不堪用,手上有些力量,总归要好一些。”李悠压低嗓音劝道,钱家父子对他照顾有加,他可不希望他们家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