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提一下远在宿州的皖钢是不可能直接造枪的。
作为一个聚集了二十万人的工业中心,清朝对这里的监视一直都没有放松,程攀培训工人们打枪已经让清朝官吏警惕了,这是防止附近的盗匪冲击还是情有可原的。
造炮是供应朝廷军队,但是造枪就是想要造反了。
二十万人手中有了大量的枪械谁还能镇压的住?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李鸿章都派人紧盯着铁厂有没有造枪。
程攀直接将枪械工厂搬在几百里外。
至于造炮,镰锤社的军队不可能使用皖钢的火炮,像火炮这种国之重器出现在反贼群里,还是清军的标准装备,清朝一定会对附近几个清朝屈指可数的兵工厂怀疑,所以火炮这种东西还是要想主意。
50掷弹筒(超轻型迫击炮诞生了),依然是皖钢生产合格炮管,让程攀运到山区,和简式步枪一样,50掷弹筒也是来自黄崖洞兵工厂的黑科技,整个炮身重33千克,射程在五百米,威力被手榴弹大一点。
大别山区的兵工厂给它来了个木质支架,在支架上放了几个空挡,放在几个空挡上的射程距离是固定的,这样能让新兵有个大致射程的概念,不过到了老兵手里可以微调,威力骤增。
整个大别山区军工厂一共造了三百门这样的掷弹筒。
不是不想多造,而是以现在制造炮弹的速度,这些掷弹筒数量足够了。
界首的军队来向大别山区的进发后,镰锤社的侦查队再三确定对方没有重火力,事实上也是,这帮清军如果能推着大炮入山行军速度就不可能剿匪了。
得知大别山区的匪患严重,清军军官还是调集了五千人入山扫荡,这五千人都是旧式部队,半数手中拿着冷兵器,火器大多数是鸟枪抬枪。
入山之后,原本按照程攀的指令是打一场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不过一线指挥官觉得没必要,利用熟悉的地形动用一千人打了场漂亮的山地战,50掷弹筒在山地中发挥的威力非常的好,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50掷弹筒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五千人的旧军被一千人追着打,大多数体力不支最后受俘。
这一次战斗后,镰锤社对旧军的战斗力重新评估,没有武器没有战术全靠饷银催动的战斗力十分低下,他们在面对太平天国已经腐朽的二线军队还有一丝战力,但是面对现代化军队管理,懂得为何而战的镰锤社军队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
原本程攀是准备在北部山区坚壁清野用游击战来磨的,但是这种情况让镰锤社只好将已经撤离的群众重新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