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抗战胜利后,蒋光头所说的以德报怨,这让孔缺很无奈也很遗憾。作为战胜国,居然没有去日本驻军——哪怕是去一个团、一个特别加强营,象征一下都好啊!可惜在蒋光头的心目中,根本没有这样的长远眼光。
所以说,蒋光头和国军的失败,几乎是必然!【注:我认为在历史书中,土共还是给国军留了不少面子~蒋光头不仅是土共的运输大队长,也是日军的运输大队长!看历史资料,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奈感啊!!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资料看,当然,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发明家写的资料,就不要看了。】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守在电台旁边的一个战士喊起来,“刘军长,郝军长,卫司令的电报,他请孔先生赶去他那里,他说他发现了日军的主攻方向!”孔缺闻言,立刻说:“那我们现在就要赶回去,请两位军长务必防守住这里,后方不容有失。”国军虽然人多,可在这个战场上,战略上居然处于被包围的状态,实在是让人叹息。
郝梦龄说:“请孔先生放心,只要我郝梦龄还有一口气在,刘家沟和双塔寺就绝对不会落入敌手!”刘茂恩也说:“我保证,我们一定不让日军越雷池一步,战至一兵一卒,也会定在这里!”刘茂恩并不敢像郝梦龄一样发出必死的军令状,反正到时候真抗不住,也可以呼叫支援嘛!
孔缺没有心思分析他们两个人话中的区别,简单的告别后,立刻乘车返回。
第37章 核平:毒气坦克化残渣
孔缺赶到的时候,看到好多战士都在列队,背着武器弹药整装待发。看见他的越野车和红旗,警卫直接放行并带他们去了指挥部。刚从车上跳下来,就看见一个参谋正从指挥部急匆匆走出来。
“你们这是准备干什么?那个前线吃紧,要去支援吗?”看见是孔缺,那个闷头急行的参谋立刻惊喜的喊起来,“孔先生你可来了,请赶紧进去,卫立煌司令等你很久了。我还有军务要去处理,再会!”说完他赶紧向外奔去,在太原城内,现在大部分的军官和参谋都认识了孔先生,他的越野车和随着他走的红旗,就是标志。另一个标志,就是三个娇滴滴的大美女,其中还包括一个洋妞。
他们在门外的谈话,门里已经有人听见,很快有个参谋就跑出来,“是孔先生吗?前线报告,发现了日军特殊部队的痕迹。”孔缺听见后立刻走进去,“在那里?最好让我们抢先把日军的毒气部队干掉,否则他们参战一定会造成我们的巨大损失。”他倒是给出了防毒面具,可是普通战士不会使用也没办法在平常战斗时就把这些穿在身上。
终极原因还是中国国力太弱,如果中国有美国那样的工业水平,日军还敢在和中国军队的参战中使用毒气么?没有应对的手段,敌人自然会肆无忌惮。人同此理,就像孔缺,要是日军也有个轮回者支持,核弹无限制的释放,他肯定会和对方约定限制核弹的使用。所谓的二战之后,几十年的大国和平,其实就建立在核力量平衡的基础上。
“在这里,你看,”卫立煌指着地图,给孔缺看,“在正北方,日军打了个烟雾弹,给我们造成全面攻击的错觉。然后,他们利用孔先生你去各个阵地的时候,突然在炼钢厂投入大量兵力和装甲车辆,一下子突破防线,插入到孙连仲部和曾万钟部之间的结合处。刚才,曾万钟给我电报,他们那里发现了日军的毒气部队,但是因为风向问题,暂时还没有进攻。我已经让他们的战士都穿上防毒面具,但是数量不够。所以现在我组织了两个团,请孔先生拿出防毒面具后,我和你亲自去炼钢厂看看。”
“好,没问题,我这就去做。”孔缺准备走,突然又说:“我把毒气面具拿上3万具,你给这里的部队也让准备,小心日军调虎离山。我留下面具后,先赶过去,也许不用你们前来我就可以将他们的毒气部队给解决掉。”
“这样也行,只是,孔先生请注意安全。”卫立煌倒是真的关心他,他虽然没时间思考孔先生等人的物资来源,但是很明显死去的母鸡是绝对不会再下蛋。在这阶段,争权夺利什么的都是笑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就打算分赃?这绝对是脑子不够数的行为。
“谢谢关心,最多两天就没多少影响了,现在的影响也不大。”拜强悍的身体素质所赐,孔缺感觉到伤口已经在弥合,虽然肩膀还是不能使重力,但是普通的力气也和正常人差不多大,倒是不影响日常作战。
说完后,他们四个就出来,这次是方璇兑换了三万套德国产的防毒面具,国军的士兵几乎没有经受过防毒训练,所以这些防毒面罩,并不能完全杜绝死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使用不完全,很容易被毒气侵入杀死——所以后世有句话说的很好,没文化真可怕。
将三万套防毒缅度露天堆放后,四人带着一车的警卫,再次奔向炼钢厂方向。这次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跳下车,孔缺感叹声:“我感觉我们就是救火队员,那里出现火苗就向那里跑。”白杨说:“要是我们不想当救火队员,那就要把这个国家打造得无比强大。朝鲜战争后,再没有一个国家有军事上侵略中国的计划,就连美国都不会考虑派兵登陆中国,这都是那场战争带来的遗泽!”方璇听着远方的枪炮声,然后感叹着说:“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有一场举世震惊的战争!只是以这个时代的中国国力和军队,谈崛起就是奢望啊!连自保都做不到,又能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孔缺拍拍她们的肩膀,“我们走,去找曾万钟。干掉小日本,我们至少可以给国内创造一个机会,减轻国家遭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