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走了几里路,几人已有些气喘,村姑头前一指:“呶,那就是王家的兰亭了,我就是送酒去那儿的,你们要进去,恐怕要通告一下才可。”

小佛一施礼:“那就麻烦甜甜姑娘代为通禀一声,说我们是游览山间美景迷路的访客,来求一歇。”

小姑娘一听,又奇怪地看了众人一眼,这帮子人带着一股子古怪,不过,也不象坏人,何况还吃了人家的东西,一摆头道:“好,吃人家嘴软,我就去问问吧,你们先在这兰亭里歇会吧。”

几人进入兰亭内,倒也清雅别致,几个石凳围着一圆桌,并无灰尘,不远处便是一个深广的山谷,茂林修竹,倒也清幽雅致。

不一会,小姑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公子,我给你们问了,王公请你们到流觞亭一叙。”

走不多会,便见到一个小湖,里面水波荡漾,绿萍点点,几只雪白的大鹅正在水面上悠哉悠哉地游来游去,不时戏水张翅,倒是颇有情趣。池边有一石碑,上书两个大字,第一个是一个“鹅”字,铁划银钩,行去流水,下书一个“池”字,如出一辙,但明显非一人所书,功力不如鹅字。

“甜甜,这鹅池二字是不是两人所书呀,好漂亮的字哦。”

“公子好眼力,这鹅字乃是王公书写,字池字你猜是谁写的?”甜甜的笑着看着小佛。

“难道?是他的儿子所书?”这二王的书法小佛是知道的,故如此猜。

“公子好聪明,正是王公的儿子献之所书,原来,王公只写了一个鹅字,后来,献之公子觉得不太应景,又补上了这个池字,父子二人同书一碑,已经是我们这儿人尽皆知的事了。”刘甜甜看来也是这王府的常客,对这里的一景一物熟悉的很。

再走便是一条蜿蜒小河挡在面前,一座竹木小桥搭在上面,踩上去咯吱做响,几人小心翼翼地踩着它走过去,生怕一个不小心,掉到河里。

拐过一个弯,便看到院子里一堆人正列坐在小河两岸,笑声朗朗,好象是正在聚会。

一个方头阔脸青髯的老者迎了上来:“欢迎欢迎,几位就是那迷路的朋友吧,老夫王羲之,请几位里边就座,待我等修禊完毕,即着人送你等下山。”

听说这位就是闻名天下的书圣王羲之,小佛那是无比景仰,上前拱手一礼,就要下拜,王羲之赶忙扶住他:“公子不必多礼,老夫可担当不起,请就坐。”

另有两人也起身过来,看来是王羲之的朋友,几人一行礼,听他介绍道:“这几位都是会稽名士,分别是孙统、孙绰、谢安、支遁,都是我的好朋友,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小佛一听,好家伙,这里面竟然有谢安,不知此谢安是否彼谢安,不过,结识一下也好,日后或许会有相见之期,一一寒暄,这几人倒不拘礼,尤其是小佛身后的三大美女,让这帮子名士差点原形毕露,一听说是小佛的老婆,脸上皆露出艳羡之色,不住夸赞小佛好福气,小佛受用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