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果然,余玉民听闻小佛欲以二万金易之,大为感动:“小佛啊,你果是识宝之人,如此大手笔,难得难得,这样吧,我非贪财之人,但也不能无故相与,二万金我不稀罕,上次你给我的那根象牙却是我心爱之物,我已拿人精雕细琢,欲做成一套象牙奇珍,还缺些材料,你若还有,不仿给我两根,如何?”

这老家伙,虽然平日里慷慨,便做起生意来更是精明无比,嘴上整日里挂着忘年之交,这换起东西来一点也不吃亏,需知这象牙在美国拍卖时一根二十多亿,一张嘴就要两根,那就是四十多亿美金,虽然此玉玺珍贵不比,却恐难值此价,不过,小佛想来想去,觉得这象牙自己多的是,而此物不可多得,一咬牙,回到里屋,从戒指里拿出两根小一些的象牙,用块布包了,抱出来往桌上一放:“老师,象牙给你,玉玺归我,不可反悔哦。”

老掌柜一声切,喜滋滋地抱起象牙就跑了,心里那个美哦,这个玉玺虽然不错,却是违禁之物,就象小佛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用来换这两根象牙,那是赚大发了,正好小佛也喜欢,两人关系不错,什么吃亏赚便宜的,他哪知道自己的心思,这几根象牙,是他用来做一件绝世精品的,自己无儿无女,碰上小佛这么个好孩子,他变卖古玩,找来精工巧将,精心设计,一件象牙巨制即将出世,自己老了,留给小佛一件纪念之物,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第二百一十三章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故事

把玉玺放在红木书案上,小佛不停地围着它转悠着,越看越是喜欢,淘宝这么多年,这东东是头一个让他感到满意的玩意,上面雕刻的五龙盘钮雕刻精细入微,虽历经几百年,却由于玉质细腻,加上一层薄薄的包浆,更是显得古朴可爱,上面李斯那精美的小篆字体精美异常,比之秦前之大篆清秀许多,刻功异常的精美,书艺之美,跃然玉上,越看越觉得此物换的值。

再看此玉玺玉质秀美,白腻中带着些许金黄,想起当年卞和的故事,楚国一个普通的玉匠,为了此玉,先是献于楚厉王,受庸人所害,失去一足,后仍不绝于心,再献于楚武王,再次失一足,惹得此人伤心欲绝,于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泪水变成了血水,这才感动了继位的楚文王,剖开此璞玉,得和氏璧玉。

欣赏中,小佛又想起了战国时期完壁归赵的故事,这块玉曾被赵王得到,视为珍宝,却不料被秦王得知,要用十五城来交换,名相蔺相如深知秦王多变,自荐用它去交换城池,并夸下海口,若秦王耍奸,定将此玉完壁归赵,结果,秦王果然不提交换之事,欲留下和氏璧,而蔺相如为了此玉,甘冒风险,利用技巧,骗秦王放他回馆,暗中送回赵国,却料定秦王不敢起兵,安全而返,此物历经磨难,仍能完美无缺,不得不承认此物为吉祥之物。

不过,最后和氏璧还是在赵国畏惧强大秦国的情况下被送给了秦王,后来秦王将它制作成了玉玺,做为传世国宝,成为强秦的国宝,后来,秦国败,刘邦灭秦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不知如何被余玉民所得,流至小佛之手,想来此物也只有在小佛之手才能永久保存,免落他人之手了。

把玩之中,小佛把玉玺的流浪历史过滤了一遍,更加感到此物能够到得已手实属不易,更是珍爱,正欲放入戒中珍藏,屋门忽被推开,王巨君推门而入,见到灯光下那流光溢彩的传国玉玺,嘴张的老大,口水流出三尺犹为不觉,小佛亦是大惊失色,没想到王巨君此时回府,再收入戒中,已是不及。

“老兄何时回府,为何不通报一声,吓兄弟我一跳。”小佛见他模样,已知此事难已善了,语带不善地说道。

“哦,久不见兄弟面,为兄甚为相信,不及通报即闯了进来,吓着兄弟了,还望莫见怪。”见小佛要把玉玺收取,这厮竟一跨步跑了过来。

“这是何物,莫要藏私,快与我欣赏一番。”

这佛这才不情愿地拿出玉玺:“刚从市面上淘回来的小玩意,不登大雅之堂,王兄要看,便看吧。”

拿起玉玺,映着灯光,王巨君仔细地看着这块玉玺,良久,方才叹口气道:“果是此物,果是此物。”

大叹一声,一掌拍到小佛的背上,小佛听出话音,一把夺过玉玺,叫道:“王兄何意,此物乃小弟心爱之物,欣赏完即请归还,莫要起贪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