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境外任务,单机偶尔心照不宣的越境就算了,想要大编队越境就必需得到官方授权认可,否则会遭到拦截和阻击。
-51“野马”的续航能力出色,中途没有任何停歇,一口气直接飞抵了约定的汇合地点,恐怕对方也没能想到前来支援的战斗机竟然能够和他们一起集结,这样更加有利于战前沟能,相应的作战计划也能够更加完美。
“龙将”的战术头盔已经切换到夜视模式,机腹下挂载的小型电子吊舱以每秒钟一次的扫描前方地形。
在夜幕的笼罩下,超低空飞行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一头撞在地面上,机毁人亡。
但是林默依旧稳稳地驾驭着战斗机,甚至连光镜术都没有使用,灵活自如地规避着地面上的山丘、巨石和树木,保持着机体速度不变。
林默在指定集结坐标上空,看到了下方闪动的信号灯,十余支高亮军用手电筒规划成了跑道的模样。
从卫星地图上调出了这里的位置,这是一片草原,螺旋桨式战斗机对于着陆场地的适应性,足够让林默跟行动人员打个照面。
到了现场以后,林默才知道,这个任务绝对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不是一次歼灭战,而是一次人质解救。
和林默当初想得有点不太一样,对于空中支援的操作要求更加精细,甚至不能胡乱开火,否则连人质也一锅炖了,整趟任务算是全部白瞎。
上级点兵点将点到自己,也许就是看在林默还拥有一个“空中狙击手”的称号,对付这种战斗,精准的对地打击,才能够对地面部队起到完美的配合。
第584节 铺网
若是换成歼-18“红鹰”,恐怕还没有能力在这片草场上安然着陆,不得不说“野马”环境适应能力极好。
迎着晚风,“野马”并没有做出在“施琅号”航母训练舰上那惊天的垂直着陆,但还是比以往正常着陆距离缩短了50米。
对于地形不明的着陆场上,能少一米滑行距离,就少一份风险,在着陆时因为不慎磕到螺丝或石头而摔个大马趴的飞机不胜枚数。
林默肯定不想让自己的“野马”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那个倒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