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低轨道战役后开始全面铺开设计的新式装备可不止我们一家,若是动力炉能够快速完成,那么能够装备的设计项目显然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可能引发全族动力革命。”
“这么说他们也不敢撒谎呢?”赤雨得出这个结论。
“是啊。”
毁灭与创造往往是相伴的。
在朋族设计出质能炸弹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能动力炉的概念。
因为质能炸弹是将爆炸范围内的物质全部转化为能量,而且是纯净的能量,虽然因为爆炸完全度的问题会出现多多少少的能量结晶或者逸散能量,可这种转化度依然很高。根据测试,半径500米的质能炸弹爆炸,内部物质的能量转化率都在009左右。
别看比例似乎很低,但考虑到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的强度,这个转化率已经非常庞大。
举个例子,一颗拳头大的铁球如果在这个转化率上变成能量且被利用起来,这些能量也足以满足一个中型城市一个月的能量需求了。
而提出质能动力炉的人,更是设想制作出一个小体积的封闭式环境,将爆炸或者说转化的半径进一步缩小到这个封闭式环境的内部,并且将那些备用转化的物质选择为本身能量蕴含度更高的类型。
当封闭式环境内的质能转换启动,高能物质被直接转换纯化,只需要控制好强度不让其结晶,以完全逸散能量的装备,将被封闭环境外壳的吸收装置吸收到外部电核内部储存。
而这个封闭式环境外留有大量备用转化物质。
如此一来,就能在电核耗光能量前再一次转化。
如此反复,在高能物质耗光前,质能动力炉就能为电核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这看似没多少特别,可考虑到封闭式环境下提升到011的转化率,同时被转化的物资不是泥土这些普通东西,而是特选高能物质。根据提出者预估,他所提出的物资一次转化就能吸收满足一艘母舰十天的能量,或者一个朋族工业区一年的能量消耗。
而更主要的是,这种动力炉只要突破质能炸弹爆炸半径的控制难题,就可以满足体积不大,消耗不高,供能无限的目的。
诱人的前景确保了技术部和社会对其开发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