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以工具弥补“才能”的差距!
其原理便像是叶清玄拿出来给牛顿体验的“手镯”那样。
虽然看似是炼金装备,但本质上来说却截然不同,它并非通过上面的炼金矩阵直接演奏音符,组合音程与乐理,最后释放乐章。
它只不过是一个“接口”,一个连接着以太之网的“终端”。
按照正统的方式,乐师释放乐章,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感应以太,然后以音符、音程乐理,控制以太,最后以乐章的方式凝聚成型,再将乐章释放而出。
而这个复杂的过程在以太之网的控制之下被简化为一个步骤,从未到位,只需要打通“接口”而已。
无需费心动脑,无需竭心尽力,甚至无需感应以太,无需控制乐章……一切都交给“以太之网”去搞定,而使用者,只需要去负责如何使用乐章就行。
其他的事情,再无需考虑。
按照赫尔墨斯最后的构想,整个过程都不再是由乐师单独完成,也并非寄望于机械之上,不论是乐师还是机械,亦或者是小源,都只不过是整个过程中一个个不同的环节,最终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将由一个庞大的源头、一套复杂的系统和无数终端组成。
在严谨的体系和控制之下,乐章再非是个人的作品,而是流水线上的加工成品。
这并非是荒谬的狂想,而是经过了叶清玄的实证。
或者说……这就是叶清玄一直在走的路。
早在学徒时期,天赋被封印的时候,他便以穷举的方式,硬是走通了古典学派的歪路,以死记硬背的将浩如烟海的记录塞进脑中,将音符运用自如。
这便已经证明,以太的感应自有其规则。
根本不需要去寻找莫名其妙的感觉,只要根据环境,选择定式,就能够达成既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