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也是各大基金组织最为活跃的时候,舒畅现在的公司里,就围满了基金公司的募捐人,他们竭力的向舒畅兜售自己的基金组织。
“你说,咱来到这个美帝国主义国家,是不是给它找点麻烦?”舒畅翻着一个基金组织递上来的活动相册,若有所思的询问赵牧。
赵牧对舒畅这种招牌式的坏笑早已熟悉,每当对方这样微笑时,就意味着他又有了坏主意。
舒畅正看的相册是该基金组织在世界银行会议期间的活动记录,在这本相册上,面前的募捐人正举着牌子,在世界银行大会上进行抗议……他抗议弗里兹家的猫影响了邻居安利的正常生活。
这就是基金会的通常工作,在美国,每到年底,基金会都活跃非常,因为按照法律,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不应该对因此产生的费用增税。
也就是说,年底了,该增税了。按照分段税率计算,收入越高,纳税比率越高,为了降低自己的纳税比率,必须把一部分钱消费出去。
法律支持市民消费,因为消费产生了就业率。所以,在单一税率国家,这部分消费是可以抵税的,因为政府已经对它增收了消费税。捐钱基金会也是一种消费,因为它制造了就业,只要有就业就有纳税。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地球文明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相似的法律。
那么基金会做什么用,它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为你抗议邻居家的猫。
世界各国对于基金会管理都非常严格,他们不能允许拿钱不办事的现象存在。基金会既然收了捐助,它就必须向捐助人,以及基金监管者证明它拿了钱,确实表达了捐助者的意愿,没有用来盖豪华办公楼,买豪华汽车以及包二奶。怎么证明这一切,新闻报道有之。
那位基金募捐者拿来的相册就是一份报道目录,他向捐助者证实自己的诚实——瞧,你对邻居家的猫不满,我收了你的钱,并没有因此产生暴利。你捐助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实处,我用你的钱前往世界银行年会进行了抗议,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你对邻居家的猫不满……诸如此例。
各国基金会这些千奇百怪的抗议起源于二战后期,刚开始时,各国记者对于那些稀奇古怪的抗议非常感兴趣,基金操作者想获得媒体的报导,以此当作证据并不困难,但几十年后,你到世界银行年会上抗议邻居家的猫,已经引不起记者的注意,所以他们必须竭尽所能的搞怪,以便让记者关注自己。
这名募捐人的照片册就说明了一切,在这份捐助册上,募捐人的装束极尽怪带职能式,他们或而留着骇人听闻的发型,或者将自己的胡子修剪的触目惊心。至于照片上的人物表情则是一部鬼脸大全,看完这本相片,你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妖魔世界”……不,连“妖魔”都为之惊叹。
赵牧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他从没有经过这种事情,照片上的形象引得他咯吱咯吱笑个不停,他不时还停下来,询问募捐人的心得体会。舒畅刚才的话引起了他的严重同意。
“太好了,我从没想到捣乱还能抵税,就这样,我们抗议什么?”赵牧兴致勃勃的说。
募捐人现在穿的很正式,嗯,进出西尔斯大厦必须穿的很正式。他的衬衫纽扣一粒不纳的扣严,规规整整的打着领带,对于赵牧的提问他回答的也规规矩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