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所以皇帝必须在朝堂上有自己的臣子忠心于自己,至少不能让所有臣子都抱团。

皇帝要把握好朝堂上的平衡。

朱由校现在就准备刷一波声望了,收买一波人心,至少要让一部分人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昨日上午内阁次辅大学士徐光启向朕进谏,可能是怕朕不听,所以他没有上题本,而是向朕面陈的。至于说了什么事情,徐爱卿,你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再说一遍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

这就是在给徐光启一个高光的时刻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知道,徐光启是多么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

到时候徐光启的那帮门徒就会帮他宣传,然后带上自己这个陛下。

朱由校想的没错,就是带上自己,想让他们直接去宣传一个皇帝这难度比较大。

但是臣子就不一样。他们全部都是臣子,所以他们会宣传自己,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宣传。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要学会玩捆绑,学会蹭热度。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呢?

民间说这个官是忠臣、贤臣,那么宫里面的那一位就是明君;不然的话他只能是奸臣,宫里那位也只能是昏君。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皇帝的名声才会好。

至于说办报纸引导舆论,朱由校也想过,但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首先,大明朝物流系统慢、运输难,报纸的传播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在京师小范围传播。

即便报纸能够传播开来,这天下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报纸谁来编写?

还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及其门徒?他们编写的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