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煦也是急了,问道:“怎么会闹成这样,你都是从哪里想出来的馊主意。”
“学生也不想,学生都是被逼的呀!”
陈维恩突然愤怒道:“要怪就怪那宋景升,他又是写信,又是派人过来,要求学生一定治理好灾情,至少也要比开封、卫辉二府好,否则的话,就要将学生革职查办。
他还让学生立刻开仓赈灾,可是他并不知道,那预备仓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这么多灾民,就没法救济,学生已经是尽力而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开封、卫辉二府这么快就便恢复过来。
学生当时就心想,那宋景升来了,肯定是带着粮食来的,到时危机便可解除,故此学生才想出那两个办法,至少表面上没有输给开封和卫辉二府。可没有想到,这一下就乱了。”
这预备仓其实明朝的赈灾制度,各州府都有,前中期还比较好,里面都有粮食,但到中后期就不行,没几个州府的预备仓存有粮食。
“你……你真是糊涂啊!”
苏煦哀其不争的指了指陈维恩。
但他也明白陈维恩的苦衷,这就是官场,非常注重形式主义。
这上面下令,下面就一定完成,至少表面上一定做到位,让上司看着开心,你要是完不成,可能就会丢了乌纱帽。
况且这一次朝野上下是同心协力,绝对不容许输给郭淡,陈维恩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明朝官员又懒散惯了,效率又慢,这调粮食搞了好半天。
人家郭淡都跑到开封府来了,朝廷的粮食都还不知道在哪里。
陈维恩也顶不住了。
他为了保住乌纱帽,甚至于全家老小得性命,他只能让灾民去富人家吃饭。
他想的是很美好得,这么一来的话,宋景升来的时候就看不到大量的灾民,因为灾民都在富人家里,同时他还下令必须降低粮价,这可也是赈灾的重要标准。
郭淡炒高粮价,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降低粮价,情况比他还好,可见他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