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道:“刘公,老夫说句实在话,令郎买股票,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掏出这样的身家去买那什么矿业,非是老夫对矿业有什么成见,只是股经,你最近看了没有?”
股经这玩意,其实是大明报出现之后的一个变种,随着大明报的出现,一下子给人打开了新的大门,原来大家都可以以邸报的形式,印刷一些内容,居然还可以沿街贩卖。
而且……这玩意居然还有利可图。
于是京城之内,出现了各种名目的所谓的‘报纸’,其实这也是当初,张静一不敢办报的原因。
报纸天然是和读书人捆绑的,那些清流和房、士绅本就掌握了舆论,若是再有这个大杀器,那还不将张静一杀个片甲不留?
不过现在京城的风气渐好,至少这里的读书人,已经没有那般完全的排斥新政了。
因而许多大明报的效仿者,也大多印刷着各种内容开始贩售。
当然,绝大多数的报纸,很快就被淘汰掉。
而有几份,却开始有了自己的市场。
其中股经就是其中一位,据说这是一位大儒邀了一些号称是京城之中的儒商,专门写的一些心得体会。
而最大的卖点,就是不断地分析股票。
那位叫杨雄的大儒,水平很高,几乎预测了铁路公司股票几次的上涨,一下子便吸引了不少的读者。
刘鸿训没想到,黄立极竟也看那玩意,于是道:“此人是叫杨雄吗?我听闻此人乃是南直隶的大儒,只是运气不好,一直没有通过会试,是以在京城里……教授人读书,其人的文章,老夫看过……”
说到这里,刘鸿训的话戛然而止,因为这人的文章,他的确是看过的,只是这人颇有怨愤之气,比如他依旧还对新政颇有微词,当然,他是南方士绅出身,不少亲戚都被抄家,这也可以理解。
可此人又有几分心理扭曲,因为……显然他是靠股票吃饭的,每日都在研究这个,因而吸引了不少拥趸者,不只如此,他撰写的股票心得,很是高深,是用理学的思想,来阐述股票的涨跌。
这种手法,令人耳目一新,顿时引发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