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还差一颗首级!”
“兄弟们再接再厉,努力减刑,争取年底可以娶个媳妇,明年抱个大胖小子!”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万岁!”
孙传庭抵达了北非总督府,马上迫不及待的发起了新一轮对奥斯曼帝国的攻势,这既是为了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扩张。
同样的问题,其实出现在成都都督府那里。
由于华安所率领的远征印度军队,意外击毙卧莫尔帝国的沙贾汗,造成卧莫尔帝国的内乱。看着卧莫尔帝国倒霉了,尼泊尔自然不会跟他们客气,尼泊尔国王以最快的速度向明军表达了愿意向大明称臣的意愿,只要大明能帮助他夺回被印度侵占的土地就行了。
袁宗第第一时间将尼泊尔国王称臣的国书,送到了北京,尼泊尔人真的是太心急了,不等明军回复便动员了全国军队,两万多名尼泊尔青年拿着木制的盾牌和收割稻子的弯刀走上战场,如大风刮过麦田一般血洗一个个印度人定居点,死在他们手中的印度人何止数万!
全旭对这种事情自然是喜闻乐见,能指使小弟去殴打对手,自己在一边吃瓜围观,何乐而不为。
并且指示成都都督府给予尼泊尔一定的支援。
然而好景不长。
在沙贾汗活着的时候,非常不喜欢的大儿子达拉·什克(dara shikoh),而是喜欢他的第三子奥朗则布,他和达拉·什克特别仇视对方。
不过,由于奥朗则布出生是1618年出生,目前才十二岁,威望和能力远远不如他的大哥达拉·什克,当时大明采取了代理人战争,继续消耗卧莫尔帝国的实力,只不过,达拉·什克显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他率先向阿姬曼·芭奴(泰姬陵的主人》表示臣服,自己的能力不足以领导卧莫尔帝国,他希望以阿姬曼·芭奴垂帘摄政,直到他的弟弟奥朗则布长大成人。
当然这个臣服的并不是没有代价,阿姬曼·芭奴的代价就是要承认达拉·什克在北方、德干以及遮娄其等地人控制权。
这其实是养虎为患,可关键,德里城已经被大明掏空子,效忠于沙贾汗的军队不是战死,就是逃亡,而阿姬曼·芭奴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平掉大王子达拉·什克,因为他娶了遮娄其邦的公主作为侧妃,又以北方邦的公主作为正妃,利用联姻的方式,与北方邦等将近卧莫尔帝国将近五分之一的小邦作为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