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页

在全氏大明,可以说,家产万贯,就相当于那个时期的万元户一样,虽然少点,并不罕见。

可以说,两三千两银子的聘礼虽然多,但是,并非拿不出来。

要知道传统人家儿子结婚,那是可以向亲朋好友借钱的,现在这个时期,普通人家也不像朱氏大明时候,那个时候,普通人家别说钱,连隔夜粮都没有。

现在倒好,哪怕不起眼的人家,稍微收拾一下,几百上千两银子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家家户户都有亲戚,几家十几家东拼西凑,这个数量就相当可观了。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更是一个喜欢攀比的社会,有的李家嫁女儿,聘礼高达两千两,郭家就想把聘礼要到三千两,那么赵家就希望把聘礼要到四千两。

结果,这个聘礼越来越高,很快就形成了社会性的问题。

在河间府有一对夫妻,叫郭大春,他家里有四个儿子,穷其一生的努力,好不容易把大儿媳妇娶回家。他的大儿子郭向东是皇家陆军的士兵,一年也能挣上几百两银子。

可是二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寻找媒人为二儿子说媳妇,结果准亲家开口彩礼就要三千六百六十六两银子。

三千六百两,别说这么多,自从大儿子郭向东结婚以后,家底基本上就空了,他们现在家里满打满算还有几百两银子。

这几百两银子要是放在从前,别说三个儿媳妇,就算是三十个儿媳妇也娶回来了。现在的问题是,彩礼的提高,这下可把老两口给愁坏了。

无奈之下,这老两口只要想找在海南省当兵的大儿子郭向东支援一些,郭向东手里有点钱,可是,他因为想要投降农庄,刚刚在中南半岛置办了一个差不多有八百多亩水田的农庄。现在,郭向东非但没有钱,反而欠着银行一百多两银子的债。郭向东手中没有那么多钱,为了这个帮助父亲减少困难,郭向东利用其在士兵委员会的身份,联合士兵委会员士兵们,进行集体签名。

结果倒好,像郭向东这样的人家还真不少。

要知道独生子很少去部队当兵,很多士兵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这个签名活动引起了大量士兵的参加,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第十四师、第十二师,以及第五师多达三万余名士兵联合签名。

士兵委员会就把这个问题送到了全旭的面前。

全旭看着这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

这才哪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