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全旭决定不再采取明末传统的耕作方式,从下到上,慢慢改变社会结构。

取消佃农制度,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虽然全旭有十五万亩地,十五万亩地听上去非常多,事实上,还真没有多少。

如果采取机械化作业的方式,一个成年人打理一两千亩,问题不大。

“东家,多交一斗租子,您看中不?”

“东家,原来俺们每亩交五斗,现在交六斗?”

郭松义先生查阅资料得知“明后期北方的旱田上上田亩产可超过1石,上地1石左右,中地07—08石、06—07石,下地03—04石、02—03石。”

交六斗租子,几乎等于混口饭吃,勉强不至于饿死。

如何再高,那就没有办法了。

众人看着全旭丝毫没有动摇的样子,非常失望,他们纷纷起身,准备逃亡。

就在这时,全旭说道:“我不准备把地租给你们种,但是,可以招募你们为工人,为我工作,我给你们饭吃!”

那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壮着胆子道:“我们只会种地!”

“不会的你们可以学,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连吃饭、走路都是慢慢学会的。”

全旭接着道:“为我工作,每天管饭,壮丁每月五十粮,壮女每月四十斤粮食,年老体弱者,可酌情放宽工作限制!当然,分到的粮食会更少,不过会技术的,工钱会更高。”

众人开始在心中计算开来,按月全旭的说法,关键是管饭,一对年轻的夫妻,一年可以赚到八石四斗,这可比他们租地划算多了。

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挤在前面:“东家,你说,我这样一把年纪,还能干啥?”

全旭望着老人家身上的补丁:“给你地,你有力气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