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页

葬元[校对版] 武猎 1111 字 2023-03-17

一百万人修建水库,看似人多容易出乱子,其实水库都是分开的。

李洛很清楚,河南虽然是产粮大省,土地肥沃,可后世经常干旱,最著名的就是1877年和1942年,因为干旱,赤地千里,饿死数百万人。

河南地区有黄河淮河洛河,按理说旱灾不应该那么频繁才对。可是因为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治河不善,加上水利工程少,所以是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

宋金时期还好,河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仍然强大,因为生态还没有恶化。加上宋金统治者重视农业水利,所以还很富裕。

可到了元朝,官牧私牧到处都是。不但蒙古色目贵族大量跑马圈地,圈建牧场,就连被胡化的汉族豪强,也有样学样的大肆放牧。

于是,到了明初,整个北方,生态都急遽恶化了。华夏北方的没落,其实就是生态恶化的过程。

就说现在,历史上还是元初,可豫州平原之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树林了。

河南频发旱灾的历史扭转,是在后世建国后。

那位伟人一声令下,在全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天换地”工程。调动上亿劳力,修建水库八万四千座,蓄水堰塘七十四万个,整治五大水系,修建河堤十七万里。

这才彻底扭转北方长期干旱,南方长期水灾的历史。

眼下有几百万难民,就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不然,后世之君,怕是没有魄力征调几百万人来搞超级工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了。

“再征调一百万人,在雍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等地,种植树苗八千万株!”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面面相觑。什么?专门花一百万人种树,这……

李洛道:“这木能固水。树木丰茂,则雨水充沛。植树造林,实在是利国利民之大业。我大唐环卫寺,就是负责这环境生态,令大唐山林水泽,永葆自然生机,这是自然之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