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页

葬元[校对版] 武猎 1228 字 2023-03-17

李洛既然要掌控戏剧这个舆论武器,当然要改善伶人地位,规范管理,以为朝廷所用。

李洛继续说道:“这剧本,礼部要监督。除了犯忌的剧本,皆可畅所欲言。不过,剧本要符合武道和人道,比如以德报怨,致人懦弱迂腐、华夷不分的剧本,或教唆为恶、诲淫诲盗之剧本,一体清查。违禁上演者查办。”

“说到这诲淫诲盗,这淫怎么讲?要以律为本。这男女私订终身,少年慕艾,女子思春,都算不得淫。可这不贞不洁,荒淫好色才是真淫,剧中必要惩戒,以应恶报。”

“还有一种剧本,乃是揭露官府腐败,豺狼当道,种种不公。此类剧本,若是真有所指,便是民情所在,御史台就该知道怎么做,这铜簋也不是摆设,各地警堂宪兵,也不能装聋作哑。”

林必举奏道:“陛下,这种剧本,就算真有事实为凭,证明当地吏治不清,治理不善,可一旦公演,则不免有损朝廷官府之誉,百姓看了,颇多议论,夸大其词,那就有违陛下教化之心了。”

林必举是担心百姓被那种现实剧本带节奏。

李洛笑道:“不要让百姓有话不敢说,有歌不敢唱,又怨不敢发。凡事,以真为准。这剧本真有事实为凭,便不违禁。不但不违禁,一旦查证属实,还要奖赏。朝廷和官府,也要有错就改,借助百姓之口,反躬自省。”

“就算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起码也说明百姓痛恨贪官污吏,这也是以民心为鞭,无则加勉也。总之,不要怕百姓说话。只要没有诽谤和大逆不道之言,就放任自流。”

杨汉明奏道:“陛下,若是有剧本非议国家大政,指责朝廷,那管是不管?”

李洛道:“倘若国家大政是善政,那么百姓为何要非议指责呢?明明是善政,百姓还要指责,那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这就需要调查施政之中是否偏离初衷,是否善政变成恶政。难道当年王荆公变法,初衷不是善政么?古来明君,未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者也。”

杨汉明忍不住赞叹道:“陛下之心,当真光风霁月,朗朗星空,有所为有所不为,浩浩然而天下治。三代垂拱圣主,不能过也。”

李洛肃然道:“这治理天下,便是正纲要,纲张而目举也。细微之处亦有所必为,宏大之处亦有所不为,权也。何以为权衡?民心耳。”

司录寺官员早有准备,一丝不苟的将李洛的治国言论记入《洪武政要》。

群臣听的不由颔首。皇帝的意思是,朝廷管的细不细,不在于事情是大是小,而是要站在百姓的立场权衡,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比如吏治和官员纳妾,唐廷管理的很细致,细致的令人惊讶,而且是多方监管。可站在百姓立场,吏治和纳妾管理的再细致,他们也会拥护。

而民间舆论同样是大事,则可以放宽少管。因为站在百姓的立场,他们不想自己的言论被官府控制太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