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页

韦小宝发迹是因为被茅十八带到皇宫中,误打误撞变成了一个假太监,才认识了康熙皇帝,而缅什科夫的经历也足够传奇,他是因为在卖饼的时候算错了账,跟克里姆林宫的士兵争吵的时候,被当时的彼得大帝见到,然后便一见如故带到了宫中,还被编入了皇帝的亲军“少年军”中,从此开始了发迹之路。

其次,二人贪财好色的性格也很相似。韦小宝经历无需多言,贪财好色无一不通,而这位缅什科夫元帅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他在1703年到1712年奉命建造圣彼得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创办了砖瓦厂、木材加工厂、玻璃厂、盐场、渔场、酿酒厂等各种企业,还通过自己侵吞的田产来供应粮食,可谓大捞特捞。

后来在彼得大帝执政期间,当时还成立了专门调查缅希科夫贪腐行为的调查组,结果查出他的资产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卢布,相当于俄罗斯全国全年总支出的三倍,堪称整个欧洲的首富,当然由于彼得大帝跟他感情深厚,这件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在好色方面,缅希科夫元帅不光养了许多情妇,其中像彼得大帝的老婆,也就是叶卡捷林娜,在遇见彼得大帝前曾经是缅希科夫专宠的军妓,因此二人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卡捷林娜当初能够上位,也是多亏了自己这个老情夫的帮忙,在这一点上,缅希科夫元帅也算得上颇为厉害了。

当然了,韦小宝毕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可是缅什科夫元帅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今的他不仅仅是俄罗斯帝国陆军元帅,也不仅仅是神圣罗马帝国伯爵,更成为了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如今的缅希科夫元帅大权独揽,踌躇满志,便自己给自己授予俄国最高军衔——俄国大元帅,却是连沙皇彼得二世都要看他脸色。因此在圣彼得堡的一些疑难角落中,甚至有不少人称呼他为“半个皇帝”。

在圣彼得堡的夏宫中,年幼的彼得二世正平静地坐在高位上,而在他的身旁则摆着另外一个稍微矮小一些的椅子,它上面正坐着当今俄罗斯帝国大元帅缅希科夫,一脸志得意满地模样。

至于在宫殿下方,则站着许多名俄国重臣,他们基本都是最高枢密院的成员,像担任乌克兰驻军司令的陆军元帅戈利岑公爵,还有多尔戈鲁基公爵、外交大臣利津伯爵等人,济济一堂。

所谓的最高枢密院,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设立的最高咨询机关,通常成员是七人到八人左右,如今成为了整个俄罗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一切重大国政,而缅希科夫元帅便是通过主导最高枢密院的形式来主导国政。

跟往常一样,枢密院大臣们开始轮流汇报着自己的工作,其中或内政、或外交、亦或是各部衙门本奏章程递解上来,由诸臣共同商量议定,而缅希科夫则进行最后的拍板,只是在场大部分人都是缅希科夫的亲信,诸多事物早已议定妥当,因此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整个过程显得极为单调而无聊。

过了半晌,就在小皇帝彼得二世都打一个哈欠的时候,老元帅戈利岑公爵却是睁开了惺忪的双眼,低声道:“听说东西伯利亚总督沙耶洛夫的呈奏刚刚到了圣彼得堡,臣心里多多少少也听说过一些,似乎开拓远东的事情有些阻碍,只是今日却不知为何不曾被人说起过。”

老元帅戈利岑公爵这一番话说出来后,却是仿佛在寂静的夏宫中扔出一颗石子,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集中了过来,就连小皇帝彼得二世也颇为有兴致地望向了戈利岑公爵,然后又看了看一言不发的缅希科夫元帅,似乎一副满怀期待的模样。

众人也都是这般,他们虽然不敢向小皇帝那般光明正大地去看热闹,可是大伙心里却明白一个道理,自从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不少人都对这位缅希科夫元帅有意见,其中老元帅戈利岑公爵便是其中一位,他在刚刚回到圣彼得堡不久,就开始对着缅希科夫元帅开炮了。

人人都知道,眼下负责远东事物的萨拉务拉伯爵,原本就是从禁卫军出身的青壮派军官,属于缅希科夫元帅的嫡系势力,后来被派遣到东方之后更是青云直上,不仅仅名义上成为了远东总督,而且还获得了全权处置远东事物的权力。

不过如此一来,萨拉务拉伯爵也就成为了一个攻击缅希科夫元帅的绝佳风向标,但凡有人想要攻击缅希科夫元帅的时候,都会把萨拉务拉伯爵在远东的事情拉出来说一说。

只是即便如此,大家伙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惊讶,以缅希科夫元帅如今在帝国的权势来看,即便是老元帅戈利岑公爵来攻击,只怕也无济于事——就在五月份的时候,小皇帝彼得二世刚刚跟缅希科夫元帅的女儿玛利亚举办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