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皇上明示。”徐元梦跪在了地上,局势发展的实在太快,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都有些乱了。
雍正皇帝微微长叹一口气,“天津既失,京城危在旦夕,朕需要回京稳固大局,与那宁楚之争,只能先放放了……徐元梦,朕要你去联系宁渝,不为其他,就只为一点,倘若能够议和,我大清愿意放弃一切关内领土,就连京师朕都会原模原样留给他,只为双方罢兵言和,且需要锦州的复汉军彻底,朕就即可率八旗出关,可与他称臣……”
徐元梦涩声道:“皇上,奴才只怕……只怕那楚逆不肯善罢甘休……”
雍正嗓子有些沙哑,他微微叹气,“无论成与不成,你都要拖住宁楚的脚步,哪怕一天或者是半天也好,朕要带着大军返回京师布防,还要组织八旗上下出关,眼下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都要宝贵,明白吗?”
“奴才明白……”徐元梦深深吐出了一口气,眼下的八旗,真要到生死关头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决战之汉臣处境
诏狱,稀疏的阳光洒进来,给这片昏暗潮湿的环境里多了些许暖意,尽管如此,可是寻常人走进这里,也只会感觉到毛骨悚然。
对于寻常人而言,这里只是一片充斥着恐怖的绝望之地,可是对于历史来说,它却相当于是一种见证。
它见证过天下闻名的大明于少保,在这里写下的忠肝义胆,见证过小小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杨继盛,在这里刮下的铮铮铁骨;然而,它也同样见证过那些奸臣与权宦在这里的最后岁月,在默默无闻地观察着。
五十三岁的张廷玉自从进入了诏狱之后,便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思考着过去,思考着未来,但想的更多的,依然是现在。
他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杂草上,也不顾身上的污秽,还有脸上的泥垢,就这么静静地思考着,仿佛眼下的这一切都跟他没有了任何的关系。
不知过了多久,寂静的诏狱当中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似乎是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白,对其他监室苦苦哀求的囚犯一概不理,直接奔着张廷玉所在的监室走来,而此时的张廷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置若罔闻。
“张大人,皇上有旨意。”
庄亲王允禄走进了监室,他的脸上带着些许胡茬,神情更是倦怠不已,很显然这段时间的奔波,让他已经有些疲惫不堪,而在他身旁的则是户部尚书蒋廷锡。
张廷玉听到这句话,眼珠子才转动了一会,随后便望向了允禄,它的主人连忙坐了起来,恭恭敬敬跪在地上。
“罪臣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