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渝反倒是更加能够明白恩斯特的意思,这跟明清以来混乱的货币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依然是混乱不堪,该无可改。
说起这一点,就要从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开始说起,实际上在明朝之前,中国社会上的货币一直都是以铜钱为主流,金银由于数量过少,且难以交易,一直都是不是主流流通性质的货币,而中国本身也是一个极度缺铜的地方,因此就连铜钱也没有办法充分保障,像宋代之前就出现过大量的铁钱,连交子的出现,也是为了缓解钱荒的问题。
而到了明朝之后,由于铜料进一步缺少,因此在明初时甚至有过以物换物的情况,而且货币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铜钱、纸币、金银到粮食布帛,都在不同程度地履行了通货的职责,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制度都被严重破坏,货币系统变得一塌糊涂,像大明宝钞就从一项良政演变成为了恶政。
一直到隆庆之后,由于取消了‘禁海令’,以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变得十分兴盛,大量的欧洲美洲商人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用一船船的白银,换取了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而且在年年的顺差贸易下,使得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一个缺银国瞬间变成了持有大量白银的国家,这样一来也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将白银当初了流通货币使用,而等到了张居正改革之后,一条鞭法的全面推广,使得白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货币,完全取代了铜钱、纸币的地位。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原始意义上的银子,在实际交易中极度麻烦,甚至还诞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制度。
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银本位制度
尽管在隆庆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白银成为替代铜钱的流通货币,可是其本身交易却反而变得更加繁琐,甚至存在很多的弊端。
在这之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易都是用的铜钱,尽管在铸造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铜钱终究是一种规范的货币,且单位足够小,使用时流通相对比较方便。
反倒是后来的白银交易,本身分为官银和私银,其中官银的标准单位是一两白银,但是其购买力相当大,因此在购买少量东西时找零铜钱会很麻烦,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碎银,也就是买完东西后需要用剪刀剪银角子,然后进行称重。
这种交易方式本身就相当繁琐了,而私银更加麻烦,因为私银中为了谋取利润,常常会铸颜色相近的铅来增加重量,这样也会使得许多人在用白银前,都会剪开查看,也导致银子的分量变得越来越小,整个过程都需要重新称量,繁琐程度更是上升了许多。
作为一个使用过后世货币的人,宁渝自然是对这种交易模式嗤之以鼻,因此很早就有过改变的想法——只是在恩斯特来没有来之前,他还不能轻举妄动。
“恩斯特,如果朕让你来主导金融改革这件事,你准备怎么做?”
恩斯特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在他看来这属于皇帝对他的莫大信任,便弯腰行礼道:“感谢陛下对臣的信任,实际上臣在做决定之前,需要告诉陛下一个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大英帝国,已经彻底放弃了银币,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信号,臣以为,如果帝国坚持选择使用银本位制度,在将来的海外贸易中会吃大亏!”
还没等宁渝从这个消息里反应过来,恩斯特便从身上的口袋里,拿出来了一枚金灿灿的金币和一枚明晃晃的银币,呈递给了宁渝。
宁渝接过金银币后,发现这两枚钱币的做工十分精良,外形整齐美观,尽管略略有些磨损,可是依然锃亮发光,整体工艺看上去十分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