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渝却是心中一动,他想到在后世的时候,乾隆皇帝曾经下诏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贰臣传》,这件事不是很大,可是在当时却将一些汉臣的脸皮给狠狠扒了下来,甚至可以说的直接骑在了那些汉臣脸上拉屎。
这本奇书的内容很简单,记录的全都是满洲入关时投奔过来的汉奸,该书分甲乙两编,列贰臣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有文臣六十五人、武将五十八人。像洪承畴、李永芳、孔有德、吴六奇、冯铨、祖可法,尚可喜,刘芳名,李国英,张勇,祝世昌,鲍承先,王世选,祖大寿,祖泽润等人都名列甲编。
还有像孙得功,马光远,沈志祥,谢升,金之俊,胡世安,田维嘉,沈维炳,房可壮,刘汉儒,黄图安,高斗光,王永吉,王铎,王无党,左梦庚,许定国,赵之龙,粱云构,刘良佐,刘应宾,苗胙土,张凤翔,吴伟业,夏成德,冯铨,李若琳,谢启光,孙之獬等人都名列乙编,可以说一个个都是遗臭万年之辈。
特别是当时将对满清忠心耿耿的洪承畴列入其中,更是平添了几分讽刺感,甚至乾隆还在里面对这些降官降将大肆批判,声称对这些人“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但这些人“再仕之后,唯务高官厚禄,毫无建树。”
想到了这里,宁渝心里便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提前编出这一本《贰臣传》!
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
宁渝将编纂《贰臣传》的想法跟李绂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情想要操作好,可不是简简单单罗列一些名字,里面还牵涉许多其他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统一。
对于宁渝的这个想法,李绂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只是他心里却是有些疑虑,“撰写《贰臣传》不是问题,可是这些人的后裔大部分手中都握有兵权,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绿营的兵,如果一味从苛,恐怕会不利于将来统一大业。”
宁渝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表现的比较固执,“我复汉军立根之基,便是为了兴汉家的江山,以传承明之大统,溯本清源,安定人心。若是将来对这些人网开一面,我军立根之基何存?”
李绂有些默然,他不是不理解宁渝心中的大义,只是他以为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值得了,那些人背后牵涉的利益实在是太大,就算要算旧账,也可以等到大业一统之后,再慢慢清算也不吃,如今这般直截了当的将这些人打入另册,有些不理智罢了。
不过宁渝想做的事情,李绂也不好公然反对,因此也就领了命退了下去,现如今江宁既定,许多东西都还是千头万绪的,因此这一段时间以来,都督府行署里一直都是灯火通明的状态,所有人都忙到停不下来。
夜幕降临,宁渝披着一件单衣走出了帐外,空气中的硝烟味道还没有彻底散去,中间夹杂着些许的血腥,令人感到有些许刺鼻。
远处漆黑的夜幕中出现了一抹亮色,那里已经被挖下了一个大坑,里面堆积的柴火正在熊熊燃烧着,还有许多复汉军士兵正抬着尸体往里面扔,然后不断添加者柴火,使得火焰烧得越来越旺盛。
这是复汉军每次打完仗以后的惯例,宁渝早在起兵时就开始这么做了,在这个年代大灾之后往往都会有大疫,原因就是尸体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大量的病毒在肆意传播,因此必须要及时处理好尸体,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疫产生。
“大都督万岁!”
一群围着火堆的士兵们,发现了披着单衣的宁渝,神情里便带着几分崇拜与狂热,复汉军内的思想教育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特别是禁卫旅都是选拔全军的苗子,对于宁渝的忠诚度更是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