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页

朱由桢回国之后,也被吓得不轻,因为京畿也在爆发起义,他差点被裹挟做了乱民。回朝第一件事,是把从殷洲带回的混血女子立为宸妃;第二件事情,借着册立妃子表现昏庸,顺手就把权臣和太监一锅端。

好不容易英明一回,任用贤臣平息民乱,又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天下稍微有点起色,朱由桢又开始作死。

这货不顾百官劝阻,执意亲征青海,前去平息蒙藏叛乱。

决战之时,朱由桢率领骑兵冲锋,被不知从哪飞来的流弹击中。伤口感染恶化,高烧不止,还没回京就挂了。是为,明武宗,襄皇帝。

延嘉皇帝朱慈熤,十三岁登基,因为父亲意外死亡,朝政被太监和权臣操纵。

朱慈熤十五岁亲政,十八岁剪灭权相,任用贤才,轻徭薄赋,开疆拓土,天下归心。

但是,气候越来越冷,天灾越来越多,满朝文武大半为商人子弟。延嘉皇帝要励精图治,必然损害商贾利益,隔三岔五就跟大臣意见分歧。

明朝只是规定官员不得经商,并未禁止商人子弟参加科举。

所谓商籍,并非对商人的歧视,反而让商人子弟考试更加便利!

朱慈熤抛出的第一个炸弹,就是取消商籍。由此,全国商人子弟,不得再寄籍于异地参加乡试,等于从法律上禁止商家子“高考移民”。

紧接着,陆续罢免六个有商人背景的阁部大臣,大力任用出身清白的官员。

于是党争开始了。

许多官员虽然出身寒微,但他们的业师、座师、房师,却多有商贾背景。或者,他们因为年少成名,在还没中举之前,就曾获得商人资助。

让这些官员反对商贾?

绝无可能!

渐渐的,朝中官员划分为鲁党、浙党、晋党和白党。

鲁党代表棉产业的利益,晋党代表毛纺业的利益,浙党代表丝织业、陶瓷业、茶米业的利益,白党说穿了就是帝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