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水师提督被撤换,其他一切照旧,大明还在琉球设县,派遣一个文官去做县令。
离开琉球,前往吕宋。
赵贞吉惊讶发现,吕宋汉人生活富庶,人均拥有土地100亩以上。就连小孩子,无论男女,只要能活到十五岁不夭折,在官府登记便能分得50亩地,二十岁之后又能分得50亩地。
并且,吕宋的田赋很低,仅为大明的一半。对汉人来说,这里仿佛人间天堂,除了兵役之外,汉人不用服任何徭役。
不过嘛,吕宋对商贾征重税,特别是香料等货物!
在玳瑁城郊外乡村游玩时,赵贞吉发现一大群背着书包的孩童。
他问一老农:“吕宋的教化这般兴盛吗?小小一个村落,竟有数十孩童读书,连女娃娃都背着书包。”
老农笑道:“王法压着咧,不论男娃女娃,只要满了七岁,就得送去学校读书,至少要学三年学问。国主说了,谁家的孩童不读书,成年之后就不能分地。十五岁分50亩,二十岁再分50亩,那可是100亩地,要是不读书就没得分,那可亏大了。”
赵贞吉问道:“各个村镇都有老师?”
老农笑道:“都有啊。如果没有老师,官府就不准建村,老师就是村长,村长就是老师。”
“哪有那么多读书人当老师?”赵贞吉问。
老农说道:“大明的童生秀才,上船就分银子,下船就能分地,落户就是老师,建村就当村长。”
赵贞吉彻底无语。
王策的移民手段又有调整,即让一个读书人,领着一群移民搞开拓,读书人身兼老师和村长双重身份,连村级行政官员都有了。
这种搞法,百年之后,必然形成许多望族,掌控地方行政司法和话语权,但用在开拓时期却非常厉害。
而且,王策已经开始玩三年义务教育,甚至把女孩也纳入教育体系!
赵贞吉难以想象,二十年之后的吕宋,广受教育的一批孩童长大,那个时候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