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页

当然,也有为家族考量。

王崇出身于金华王氏,书香世家,地方望族。这些年浙江商业大兴,王家先是大量种桑养蚕,接着又通过王崇的人脉,率先弄到几台蒸汽纺织机,成为金华数一数二的工厂主。

王氏家族的长老们,不满足于只是生产,又凑钱弄了一条海船,顺利加入广源会,专跑中日、中朝贸易线。

这两条航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王家又瞅准了新开发的天竺,但被天竺棉会卡着没法操作,只能运奢侈品前往古吉拉特国贩卖。

王崇辞官出海,追随王渊至天竺,就等于为金华王氏打通新商路!

相较于王崇的各种心思,戚继光就要单纯得多,因为戚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戚继光有兄弟二人,父亲五十六岁才生下他,六十二岁生下弟弟戚继美。

等戚继光成年之后,父亲已经七十多岁,怎保得住祖上传下来的土地?

历史上,戚继光十六岁继承军职,家里煮一条鱼都要分成两顿吃。中午只有鱼头、鱼尾,他问妻子鱼腹哪去了,妻子回答说自己吃了,结果晚饭时妻子又把鱼腹端出来。

那时的戚继光,好歹还能继承军职,这个时空则混得更惨。

因为他所在的卫所,已经被朝廷裁撤,一次性买断世袭武官的职位。买断军职的钱,被官员克扣了一些,父亲患病、丧葬又用去大半。而且,转为民户的戚继光,立志科举做官,读书又是一大笔钱。

直至今年,戚继光终于扛不住,连吃饭都要妻子回娘家借米。

听说太师王渊受封天竺,听说王崇正在招募军户出海,戚继光果断带着妻子随行。他父母双亡,家无余财,无儿无女,只带一个糟糠妻,以及一个还未成年的弟弟,走得非常干脆利落。

王崇这次出海,带了千余军户及家属,拢共有五千多移民。

众人来到镇外,却见一队骑兵冲至。军官勒马抱拳,问道:“可是陛下的移民?”

王崇回答:“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