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皇帝安排的,后者是吏部安排的。
状元在华盖殿说了那番话,吏部自然要有动作,否则大佬们的脸往哪儿搁啊?在王渊口中,沈复璁可是触怒阉党被流放的,必须拨乱反正予以提拔,这属于文官集团的政治正确。
“我这就做官了?”沈复璁有些晕。
席书大笑:“恭喜沈兄。”
沈复璁的理想是当七品知县,现在只差一步之遥,因为州判属于从七品。而且济宁还是个大州,济宁州判已经比许多小县的知县更滋润——前提是乱军别打过去。
数日之后,沈复璁和李应结伴北上,而贵州的状元励志故事则越传越广,甚至连凿壁偷光这种事儿都有了。
第四卷 从军行
第121章 临时任命
七月,盛夏。
翰林院职工宿舍又搬来三位,一个叫许成名,山东聊城人;另一个叫张璧,湖广石首人;还有一个叫张潮,四川内江人。皆为今科馆选出来的庶吉士。
再加上王渊和余本,这套小四合院便住满了。
抛开蝴蝶效应不提,王渊这三个新舍友,历史上,一个官至礼部侍郎,一个官至礼部尚书(阁臣),一个病死在吏部侍郎任上。居然就属探花余本,起点最高、混得最差,莫名其妙被扔去教育系统工作。
余本今天很高兴,王渊问他缘故,回答说:“陛下让翰林院清理武官贴黄,我被学士们喊去帮忙。”
三位新舍友都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们虽然被选为庶吉士,但还需学习三年。这三年当中,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基本不会有啥重要工作,相当于给导师打杂的硕士在读生。
余本领到的差事很重要,“贴黄”即奏章的附录内容。皇帝让翰林院清理武官贴黄,大概是想整顿军方,毕竟反贼越来越嚣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