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并不是最后一个得到这种遭遇的人,主持淝水大战,挽救了晋朝的谢安也遭遇了类似待遇,他的子孙后代被人斩尽杀绝。
晋朝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对待救国功臣的朝代,宋有岳飞、明有袁崇焕、清有林则徐,……至于无名无姓,没有影响力的救国人士,那就不胜枚举了。
这是传统,三纲五常的传统。屡杀屡禁,累累前车之鉴也阻止不了的救国传统。
“港外停着三艘战船”,桓温看完了信,柳毅也不再兜圈子,他指着窗外说:“船上载着三万七千石(一千吨)粮食,上等战刀一万柄、铠甲3000付、良弓5000张。这是我主赞助大司马北伐的。
需要说明的是,鄙国国体不同,虽君王亦不得私自动用国赋,这些都是从我主个人腰包里掏出的,是我主的个人赞助……至于以霹雳炮朝贡的事,再也休提。敝国体制不同,便是国主答应把这种军之利器私下送给大司马,国人也决不会答应。为此,我们不惜与晋相绝。”
其实,高翼也不会答应把火炮输送到晋朝。在火炮诞生之初,有人也提过这个问题,但那商人向高翼提出贩卖申请时,高翼的座舟刚好行驶在大东沟,这不禁使他想起了甲午战争。
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北洋水师大败覆灭,人们总结了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北洋水师是支上下猛吃回扣的腐败舰队,而日本舰队不吃回扣,结果,亚洲第一的、吃回扣的北洋水师遭遇了弱小的、不吃回扣的日本舰队,完败。
在官场潜规则不作重大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向晋朝输送一艘跨时代的航空母舰,他们也会重演“甲午”。
而最令人担心的是,他们还可能向外出售航空母舰,包括它的技术和设备,哪怕是自己的敌人。
所以,高翼决定:无论如何不能把先进武器交给晋朝兵将。
这是汉国既定方针,不可改变。柳毅的说法,不过是婉转拒绝。
桓温阴沉着脸,正考虑继续逼迫的可能性,门外冲进一名辽国军人,他挥舞着一只铜管,急吼吼地喊道:“冲锋快报,两京……”
才喊出这句话,那人发现屋里还有几个外人,马上闭住了嘴。
柳毅神色如常地接过那名军人递上的铜管,当着桓温的面,从身上掏出一个钥匙打开铜管,倒出一封帛书,展书而读。而后,他挥手斥退那名军士,微微一笑,讲书信放在一边,继续说:“司马大人,请尽快派人卸载那些物资,我们还要乘那艘船回国?”
桓温沉吟未语,目视孙绰。孙绰立刻插话:“柳相要走?那么,辽商是否也全走?辽国是否要绝晋?”
“我们回不回来,全看大司马的意思”,柳毅平静地说:“取消封街令,辽人的商铺由辽人做主,我们自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