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我自北而来”,高翼向那些畏畏缩缩,不敢与他对视的百姓说:“近日,驻扎在幽州的石冲已率大军南下,然后在平棘被石大将军拦击,全军覆灭。目前燕国的军马已进入了幽州,此地不久将践踏于燕国的铁蹄之下。

各位乡亲父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是拿了府库的财物向北走,走到幽州境内做燕国的顺民;一条是带上部分粮草躲入山中,等燕国占领此地,再回到城中,继续活下去;此外,你们也可以带走府库内的钱财向南走,深入赵国境内,重新买一块地,生存下去。还等什么,乡亲们,动手吧!”

“王”,那县令哀号一声跪了下来:“此地府库被劫,赵国大军哪肯罢休,不论他们选择哪条路线,都逃不过大军的追杀。便是他们躲过大军,无论是入燕还是入赵,难道胡人就不抢了吗?就连在下……”

那县令扭捏片刻,哼哼唧唧地补充说:“在下坐视府库被劫,朝廷追究起来,左右也是个死。王,羯胡气运已尽,但有人振臂一呼,必会四方相应。王若有心,不如留此起事,发檄四方以驱逐羯胡。王若无心,则请你无论到哪里,一定带上我……”

第134章 将门虎子(上)

“气运已尽”。这话听得很耳熟。

以前,大明灭亡时,许多儒生——包括著名的“清流”派别东林党人,便纷纷嚷嚷着这句话,争先恐后地投降满清做下等民族。

再后来,日本侵华时,北京城内那些博学大儒也纷纷嚷嚷着这句话投奔鬼子,而后才有了南京大屠杀。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少吗?

这位县令口中说石赵“气数已尽”,要求高翼揭竿而起,焉知他当初不是嚷嚷着这话抛弃了祖宗投奔羯人?高翼若真听了他的话,焉知今后敌军压境,他不会嚷嚷着这句话,向敌军献城?

“气数”这东西无法论公斤,也无法用尺子论长度、用量杯论体积、焦耳,牛顿等等一切度量衡对它都没用,所以“气数”这东西只存在儒士打算投降时。他们说谁“气数尽了”,就如同说北京没有“非典”一般,毫无疑义地、确信无疑地、慷慨激昂地、大义凌然地、不顾事实地说出这个词。

不过,说出这个词后,他们一般都会争先恐后地叛变投敌。然后,他们不忘反过来屠杀自己的同胞。嘉定十日,扬州三屠……,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都出自同胞之手,但儒士们对此却歌功颂德。

不歌颂都不行——是“汉奸”,是毁灭中国“传统”文化,是反对民族大融合,是……

高翼平生最不相信这些玄虚的东西,他一摇头,说:“我还要南下。听说晋人20大军已渡淮河,石遵遣乞活军的李农前往淮河抵御,在下打算前往淮河,观看两军作战。此行兵凶战危,所以不能带上……对了,你叫什么?”

“在下弘农杨震第五子杨奉后裔,名清,字彦超,现在恭为信都县令。”

弘农杨震第五子杨奉后裔?高翼一听这话儿,立刻改容相向。“我看你那儿子虽年幼,但体魄雄壮,遇事不慌,很有大将之风,他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