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嘛,我做不到”,高翼谦逊地回答着司马燕容的提问。此时,司马燕容手里拿着一本书,追问书的作者。
“……因为,我只是本书的整理者,不是首创者,甚至连修缮者也不是,我只是一个誊录者”,高翼回答。
“《墨子》一书我看过,书中文字粗鄙不文,语句常常前后不连贯,此外,《墨子》一书流传至今,残缺过甚,而你这本《墨子新篇》里记录的东西,不说别的,光是语句,前后都通顺了许多,说不是你的功劳,那是何人有如此大才。”司马燕容继续追问。
墨子本人就一木匠,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墨子》一书确实带有司马燕容所说的弊病。而司马燕容手里拿的那本《墨子新篇》,出自高翼的整理。此刻,高翼尚未完成这项宏大工程,故而他随身携带书稿,以便随时随地加以补充。
司马燕容在偶然情况下,自高翼舱中发现了这部《墨子新篇》,一阅之下,大为惊叹,自此她一直追问不休。
司马燕容为了生计,不得不寻求各种生活技巧,凭借她皇家宗室的身份,她也曾看过这部列为绝对机密的皇家典藏。但她所见的书稿内容,远远比不上此刻在她手中的这部《墨子新篇》。
《墨子》是中国首部记载有形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书籍。可惜其未能形成科学体系。高翼对这几门科学常识驾轻就熟,他在书中大大深化了《墨子》所记述的研究理论。
比如:在光学理论方面,他已不限于墨子的小孔成像实验(比欧几里德《光学原理》中作出的结论还要早数年),在将《墨子》的“逻辑与实验”思想加以阐述后,他将自己知道的光学知识,一股脑地假托墨子著入书中。
而在力学研究方面,他也将墨子研究出的杠杆原理进一步深化,并将《墨子》书中所提到的定滑轮、车梯等工具工作原理,设计原理详细阐述,以期对后人的发明创造有所启发。
正是因为这书中关于机械理论的阐述,已隐隐揭示了司马燕容近日常用的缝纫机,车床的工作原理。司马燕容一见之下,便大为入迷。因为,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对她来说格外重要。
墨子的几何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几何学定义和定义的推论,主要是点、线、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线等几何学名词的定义。同时还有矩尺、圆规、墨斗、水平仪等工具的发明。
司马燕容不了解这些知识的其它用途,但她却敏锐地发觉,舱中那些制衣匠所用的立体裁剪法,其中所谓的“人体最佳比例”,“黄金分割线”等等理论,都出自于这种“几何学”知识。更有甚者,裁剪时所用的矩尺、圆规,以及点、线、面、正方形、长方形画法的原理,都出自于这本书。
司马燕容看到的是完全版的《墨子新篇》。这本书初稿确定后,高翼发觉这本书前轻后重过于明显,关于墨子的思想理论阐述的字数不多,但关于机械理论方面,光是几何学部分就足以独立成书,而且是厚厚一本巨著。同时,其中的很多机械装置,若是将设计图纸流传出去,会引来大祸,也不符合技术保密的思想。
没有丝毫犹豫,高翼立刻将这本书拆成四段,后四章几何学、力学、光学研究各自独立成书,前一部分(理论思想部分)则作为普及教育,供三山幼童启蒙以及初级匠师培训。
其中的光学部分,涉及到望远镜的原理,高翼干脆将已经诞生近千年的欧几里德《光学原理》,捡自己知道的都写入书中。这本书饱含着无数最高机密,但其中没有一项知识是高翼本人发现发明以及创造的,多数原理在这时代已经诞生。
为了不过于惊世骇俗,一直以来,高翼都以本书的整理者自居,坚持所有的理论都出自后墨时代学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