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考虑半晌,答道:“第一计尚可行也。第二计嘛,要纵容匈奴兵劫掠冀州,匈奴兵残暴,素为中原百姓痛恨,我岂能为争一日之长短,引异族兵祸害中原。我们派信使去上党,张扬愿不愿出兵,由他去吧。要告诫他,绝不能给匈奴兵劫掠的机会。”
幽州,公孙瓒回军之后,立刻剥夺了大司马兼领幽州牧刘虞的兵权。刘虞愁恨交并,屡此邀请公孙瓒到幽州治所蓟县面论曲直。公孙瓒竟不上当,拒绝前往。刘虞于是暗中征兵,意图讨伐公孙瓒。
公孙瓒为幽州校尉,统管幽州兵马,汉兵皆受公孙瓒钳制。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公孙瓒预作防范,刘虞利用自己在鲜卑部族中的威望,商请鲜卑部族出兵,讨伐公孙瓒。其中,乌恒部族屡受公孙瓒、刘备打压,连续西迁,几年不曾劫掠,接到刘虞邀请,大喜,乃募集3万骑兵,号称十万,杀奔公孙瓒所在的易京城。
不过,刘虞虽然招引异族兵进入长城之内,但其人知道异族兵劫掠成癖,恐怕事情万一闹大对他的名声不好,故此特地三令五申:不许焚毁民居,不得丝毫掠取,且反复交待道:“毋伤百姓,但诛一伯珪(公孙瓒)罢了!”
可笑的是,被称为世之奸雄的曹操,坚决拒绝招引异族兵,而被称为当世大儒的刘虞,却对此毫不顾忌。汉史上,记录了曹操跨瀚海驱逐乌恒兵,却遮遮掩掩不敢明说刘虞招引鲜卑兵入关,在隐隐的暗示后,转而猛夸刘虞为人仁厚。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公正。
由于不能劫掠,参战的乌恒部族士兵个个大失所望,兴味索然,行到易京城下,见到城池坚固,更觉得疲惰不堪,各有归志。
当时,公孙瓒想不到刘虞兵猝至,本打算弃城逃亡,到渔阳郡再召集部属反击,等到登城墙一看,见到刘虞兵行伍不整,旗帜错乱,料知刘虞无能,遂指挥300护卫乘夜突击,因风纵火,刘虞军不战自溃。刘虞正在帐内庆贺包围公孙瓒,不想,瓒军突击而致,措手不及下,连同一众亲随,一古脑儿做了俘囚。
公孙瓒收兵还蓟,记起与刘备的约定,将刘虞锢住一室,尚使他管领文书,署名钤印。然而,朝廷一道诏书让公孙瓒起了杀心。作为瓦解关东联军的一个手段,董卓派遣诏使赵训宣召,加封刘虞监督青幽冀并兖豫六州。并拜瓒为前将军,晋封易侯。
大汉疆域总共十三州,让刘虞监管六州,这相当于将半个朝廷托付给刘虞,这是大汉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尊崇。公孙瓒既然已和刘虞翻脸,担心刘虞今后势力膨胀,遂扣住诏书,翻出以前的书信,指控刘虞与袁绍通谋,欲自立为皇帝,强迫诏使赵训矫诏斩杀了刘虞。又将虞妻子,尽行骈戮,即遣使人携虞首级,解往长安。
此后,公孙瓒留诏使赵训为幽州刺史,其实是让他出面做个傀儡;所有幽州措置,全由自己主持。
消息传到邺城,刘备刚刚入城不久,怅然良久,方缓缓道来:“兄长性格太刚,刘虞,一个儒士而已,并无大害,何必下此狠手。”
田畴目光深远:“伯圭(公孙瓒)稳定后方后,会不会再来冀州?”
第四章 群雄割据 第六十七节 任命
大汉历398年(初平二年)六月初六日(公历191年7月14日),农历表述为:辛末年乙末月戊辰日,曹操的使者到达幽州。
同一天,前任常山国相孙瑾,幽州牧府掾(秘书)张逸张瓒,愤恨公孙瓒在辛末年甲午月庚戌日,擅杀朝廷大司马(刘虞),联合起来闯入幽州州牧府面见公孙瓒,指责他越权。公孙瓒恼羞成怒,下令将他们全部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