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干笑一声道:“师兄,我有那么卑鄙吗?你不想一想袁绍是谁?那可是四世三公啊。四世三公会在意一个手下的人吗?再有本事的手下,对他恭顺,他认为是应该的。麴义为人桀骜不驯,当初为了不遵韩馥军令,一怒之下,叛韩投袁。这个人天生喜欢由着自己性子作事。
界桥之战中,麴义对袁绍长子袁谭毫不尊重,呼来喝去。我料袁谭心中肯定不舒服,此事传扬到袁绍哪儿,袁绍肯定也不满。如今,公孙瓒退出冀州。那位四世三公一定以为,几句话就可以让我轻易让出冀州三郡,现在是该卸磨杀驴的时候了。我在此筑桥,就是想给那位四世三公一个错觉——似乎,我不想和他正面冲突。等到他准备对麴义下手时,我大军两面合围。不论胜败,麴义都回不到袁绍哪里了。”
田畴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盘河两岸,见到高顺沉默下来,放下望远镜,插话说:“张郃占领中山国后,也需要作出一个假象:可命令他分出一部分军队,向西横向攻击常山国,彻底占领张燕老巢。让袁绍以为我军是为了剿灭黄巾残匪,才借路中山国。
至于张合本军,必须夜行晓宿,穿越巨鹿郡前,不得暴露行踪。
我军占领常山国后,可命令三韩部族兵继续前进,进入并州燕门郡,封堵匈奴左单于于扶罗北逃路线。这样一来,我们的势力范围就与匈奴的人马接触,主公可以随时到于扶罗那儿串门。”
刘备感激地望着田畴,只有这位前军师还念念不忘刘备的私事,若是今年完成这一攻略,秋天草茂马肥,按惯例,匈奴又要开始抢劫。那时,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讨伐于扶罗,向他要人。
刘备的青州兵在盘河南岸,每日懒洋洋地造桥,拖延了一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朝廷的诏使马日磾、赵岐得意洋洋地打道回府。路过洛阳的时候,两人都不愿再回长安——一旦回到长安,二人只是董卓手下呼来唤去的一条狗,在长安之外,两人尽可享诏使的威风。恰好,卢植带领一大群青州元老在洛阳视察重建工作。马日磾随即在洛阳住了下来。赵岐听说荆州繁华,文风鼎盛,于是决定继续南下,到荆州宣慰。
两位诏使离开冀州时,袁绍嚅喏的请求诏使前去劝解刘备退兵,可两位诏使眼高过顶,不屑与刘备这样在文学上毫无名气的人打交道。此刻,见到了卢植,两位诏使想起来,是该为四世三公尽点力了。于是要求卢植给刘备写信,劝刘备退兵。
卢植爽快地答应两位诏使的要求,然而信件的内容却完全是旁观者的语气,大意是:有这么一会事……你知道了吧。句号,结束。
这封信件,由两位诏使快马送给了四世三公。与此同时,两位诏使还附上自己写的对仗工整的四言汉诗,谆谆劝解刘备。
四世三公获得此信后,如获至宝,一面派人把信送给刘备,一面派颜良、文丑领军捉拿屡昭不至的麴义。
盘河南岸军营中,刘备接获这组信件后,拆开卢植的信函细细阅读,然后折好放入怀内,未作表态。随手打开诏使的信件,草草地扫了两眼,将其揉成纸团,扔进了废纸篓,赭然对使者说:“我读书太少,这玩意儿看不懂,叫部下解释吧,又怕丢人,所以请你问问本初公,那信上的东西重要不重要?如果重要,请他再写一封,文辞最好通俗点的。如果不重要,那就算了。”
信使无可奈何的看刘备耍无奈,本想解释这封信出自朝廷诏使之手,可刘备随后的猛然大喊,让使者放弃了解释的打算。
在使者想词的时候,刘备飞快地走到帐篷口,憋足了中气大喝:“传令兵,吹军号,传我命令,全军拔营,渡河。”
军号凄厉地响了起来,帐外人喊马嘶,刘备放下门帘,轻松的走到信使面前,轻描淡写地问:“颜良、文丑两位将军走了多久了?邺城现在还有多少人马防守?”
使者张口结舌,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