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了赵云,我们一路向广平进发。
路上,管宁想我道贺:“恭喜主公,又收一员大将。”
闻听此话,我心中感慨,管宁的眼可真毒啊,当日我收取张合时,没见他道贺,今日与赵云这样一个童子相约后日,他反而向我道贺,可见这家伙的眼力。
想想看,在中原乱起之前一年,他就发现了大乱的苗头,举家迁移到辽西,这种眼光怕已经超过诸葛孔明了。可惜,此人生性淡薄,凡事均不愿出头,要不,我岂不是抢先拥有了诸葛之智。
遥望广平方向,我想,或许我能拥有另一位诸葛孔明。广平,有一位我心中的军师——沮授。
这个人让我感兴趣之处在于他出色的大局观,作为三国时最能看破天下大势的奇才之一,单纯说计道谋,沮授完全不在荀彧、郭嘉之下,有人更将他置诸荀、郭二人之上,而直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三国中懂天文,会看星星知道天气变化的人不多,罗贯中只记述了两个人晚上掰掰指头,点点星星便知道明天个子丑寅卯了,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这沮授。
可惜,他本来完全可以在三国这一片伟大的围猎场上,立下不朽声名,结果,他却选择了一个注定无法让他展现才华的主子——袁绍,并誓死效忠。
我发现,在袁绍迈向失败的每一步之前,沮授都曾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或表示反对,或另建良策。李傕、郭汜之乱,献帝艰难奔波到达河东,沮授向袁绍建议,派兵迎接献帝到邺城,以便“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这是“挟天子以号令天下”的最早出处。但袁绍不屑一顾。当曹操后发制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袁绍又老大不快,于是致信曹操,态度强蛮地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邺城来。曹操当然拒绝了,自此,两人正式交恶。
官渡之战前沮授曾表示反对,希望袁绍能暂时休养生息,励兵秣马,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机会,一举击败曹操,执住天下之牛耳。但急不可耐的袁绍仍然未予理睬,坚持出兵与曹操对决。
临上前线时的沮授,悲壮得就如同萧萧易水旁准备去刺秦的荆轲,他将宗族亲戚集拢来,将自己的资产全部散发给他们,因为他自知此一去,将不复返矣!
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啊!
第三章 乱世降临 第七节 广平沮授
历史上,沮授是一个殉难者,一个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伟大的殉难者。
观其一生,最大的悲剧根源无疑是明珠暗投,未逢其主。
即使到了官渡前线临阵决机时,在袁绍迈向失败的每一步之前,沮授也总是及时地给予提醒并提供正确的建议,但袁绍却似乎是执意要走向覆灭,一样都不予采纳。沮授只得对着黄河叹息:“悠悠黄河,吾其不反(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