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广岛,宇品港。

大清和日本之间的战事,已经处于法律意义上的停战状态。不过两国之间也都明白,再打,也打不起来啦。下面就是谈判了,谁赔点,谁赚点,调停这场战事的列强再捞点好处。甲午战事,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不过日本的野心,在这西历十九世纪之末,已经是被雨打风吹去。

宇品港这个日本进出大陆最大的军用港口,这个时候码头内外,到处都是靠港的运输船舶。大队大队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征清日本陆军残余,灰溜溜的从船上涌下。英国法国监督日本陆军复员的代表,就和日本本地官员,对照着这些从清国撤回来的残兵败将。

打了败仗的军队,自然士气低落。以日本现在的财政状况,他们当中大部分也是要复员民间的。士兵们个个面无表情,有的人脸上似乎还有放松的神态。而一个个军官,下得船来,却不住回头向西而望,满满的都是不服气的神色。

可是他们再不服气,又能如何!

国运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除了这些撤回来的军队,码头还停着更多乱七八糟的船舶,这些被日本陆海军征用的特设船舶,也全部都要复员,进行改造加装了武器的,也全部要拆卸。码头似乎变成了工地,简易吊杆到处都是,每条船上都有叮叮当当的敲打拆卸的声音,加上人喊马嘶,军官发令整队的声音,宇品港的热闹,一如当初出发征清之时!只不过在有心人听来,这些嘈杂忙乱的声音,却越听越是凄凉。

伊藤博文就在宇品港一个偏僻的码头上,举目望着眼前一切。他身边随员寥寥,陪他立在海风当中,个个都是沉默不语。

伊藤博文已经是形销骨立,虽然又重新掌握了日本的军政大权,可他却再也不复当年风采!

月余以来,他既要压服国内那些还不甘心的派别,又要操心于日本财政,这个国家已经濒临破产,更要和英法美俄四个中日战事调停国往还,商谈停战谈判事宜。这些忙碌,已经耗费了他绝大的精力和体力,更不用说他现在还成为全国的公敌,投降首相,卖国首相的称号,在他头上已经满满都是。不知道多少“志士”,红了眼睛磨刀霍霍的想要行刺他。伊藤博文在这等压力下,却行若无事的做着他该做的一切,只是以惊人的速度消瘦下来。

海风当中,他的身形,就有如一根仿佛随时会被吹断的枯柴。

而他这次,又是去承受一场更大的屈辱的。

英法美俄四国联合调停此次战事,作为主动提出求和的一方(大清那次丢脸的投降,在徐一凡的大胜之下,被大家选择性的无视了)。伊藤博文必须作为日本帝国政府代表前往天津,在列强的监督下,和大清帝国代表正式谈判,结束这场已经实际上停止的战事。

被他挑中的随员,不管是军官还是政府官员,在他的苦劝之下,终于和他一起成行。因为伊藤博文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事情还有可为!

跟随他的随员,都是伊藤博文多年心腹,也都选择了最后相信伊藤博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