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哈哈大笑:“林虎啊,我之所以欣赏你,是因为你的勇猛与憨直,失去了勇猛与憨直的林虎,与普通晋国人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泯然大众而已。”
因为林虎的行为比较逗笑,战前的紧张情绪反而一扫而空,赵武哈哈大笑着返回自己的营帐,齐策也憋不住笑安排着诸将进行分工协作,紧接着,整个晋国军营仿佛一架精确的战争机器,开始紧张有序的活动起来。
稍后,伐木组携带钢斧进入附近的森林,他们砍下巨大的木材,然后用马拖着木材返回营地;辎重营的随军工匠们开动随身所携带的工具,他们先用轮锯,将成形的木材锯成三米一段的木段,然后将较细的枝干顶端削尖,交给修建营垒的士兵,将其当作拒马桩埋设到地下。而那些中等粗细的木桩,则用来修造第二层营垒。
第二层营垒用一根根木桩紧密的拼接在一起,成为一道密不透风的栅栏墙,这道栅栏墙有大约四米高,木墙顶端的木桩依然被削尖,尖利的木桩环绕起来,化成了一道密实的木制堡垒。另外,木墙高处还增添了一条走道,用于守军进行机动防御,同时也可当作箭斗、哨斗。
伐木组看下来的巨木,经过木工分割,只剩下最底层、一人不能合抱的粗壮基干,木匠们再用轮锯将其切割成一块块木板,然后将木板分割成一根根木条,用砂轮将木条磨圆磨光滑,制作成弓箭、弩箭……
因为随身携带的金属箭头不多,所以军械修理部门只能采用简单的火烤法,用火焚烧木条的一端,对木条进行碳化,然后磨掉炭烧的痕迹,形成箭尖——原始人的武器就是这样的。
一些心思灵巧的工匠,他们往往享有很高的勋爵,这些人开始利用简单的木材制备弩车。他们手头的木材是丰富的,弩弦可以用棉绳代替,但弩机的主要金属构件缺乏,工匠们虽然用硬木做出许多替代部件,但可以想象,这些木制的部件使用寿命都不长……
日暮时分,出去狩猎的人员回来了,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猎物。
这次有侯晋这位盐场主在场,赵氏营地里虽然缺乏金属器械,但食盐不缺乏,大量的捕获物被研制成咸肉,依靠伐木获得的海量树叶,士兵们也在熏制着烟熏肉——这些肉类将用于长期储存,以防备营地遭遇长久围困。
家臣都知道赵武在吃穿上面比较讲究,于是,士兵们牵来一条瘸腿的鹿,在赵武面前当面宰杀。现宰的鲜血淋漓的肉,用果酒浸泡后加上一点香料,撒上盐,在铁板上烤的吱吱响,鹿肉的香气飘荡在整个帐篷里,赵武吃得嘴角流油。
伺候他的士兵看赵武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禁不住多嘴:“主,鹿肉虽然鲜嫩,却不如龙肉罕见,士兵们在河边随手猎得了几条猪婆龙(鳄鱼),那士兵把鳄鱼皮掳了下来,打算制作一副龙甲,肉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听说龙肉鲜美,他不敢独自享用,主上如果有意,我让他献上一点龙肉。”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兽兵奔涌
在现代时,赵武曾在饭馆里吃过鳄鱼肉,这种两栖动物肉质还算细嫩,但有一点独特的腥味,如果没有用够充足的香料,用鳄鱼肉做出来食物会腥臭难当——所谓“士兵不敢独立享用”,其实是那士兵随身携带的调料不够,担心把罕见的龙肉糟蹋了,所以想献给自己的领主,顺便从领主那里获得一些回赐的香料。
赵武望了一眼营帐内的家臣们,这时,家臣们多数已经把自己负担的工作安排下去,这就够了!因为晋国人比较讲究纪律,讲究各负其责,所以晋人工作起来像机器一样精确,只要上面把工作安排下来,下面,不用上司在场监督,负责的人也会将工作一板一眼,完美的收官。
晋国人的这种特性,让家臣们现在有机会聚在赵武的营帐,享受鲜嫩的鹿肉——这种所谓的“鲜嫩鹿肉”,在现代看来似乎有点残忍,因为它是从鹿身上活割下来的。因为上一秒钟它还是生命体,所以肉里的肌酸还没有沉积,使得烤出来的肉非常软滑。
听到侍从的建议,那些吃得满嘴流油的家臣们连说话的工夫都没有,他们嘴里鼓鼓囊囊,一边拼力咀嚼着,一边用鼻音发出响亮的赞同声:“龙肉,好。快点烤,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