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继续解释自己明白了什么,魏舒没问,他长长松了一口气,依靠在战马身上打盹。
赵武明白了春秋建筑格局,他早觉得这种建筑格局似曾相识,刚才魏舒一解释,他想起了日本游戏中的“天守阁”——原来小日本所仿造的汉唐建筑格局,其实就是中国春秋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风格。
比如:国君所住的院落修造起高高的台阁,就是国君居住的卧室,日本人称之为“天守阁”。天守阁下,每节土台上修建了木屋,使整个建筑群落像一座巨大的蜂巢,或者一座建筑山。这座建筑山所在的院落就是城市的“一之丸”,而“城墙”围成的区域就是“二之丸”,“郭墙”围成的位置就是“三之丸”,如果像赵城那样再加上“町墙”,那就是“四之丸”了。
赵武并不知道,他所猜测的春秋建筑格局恰好与真实的历史相符。
春秋时代留下的建筑遗址很少,仅就少量挖掘的遗址看,中国早期的建筑格局,都是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平台为核心,倚台逐层搭建木构房屋。藉助土台的层次,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最终形成一座山型的、蜂巢状聚集群落,以满足居住和防卫要求。
这也就是春秋文献记载“高台榭,美宫室”等等,而《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城市选址与城市环境规划意识。
春秋时代的台榭建筑有多大?
赵武面前的许国还不算什么,现代考古发现,楚灵王所筑“章华台”建筑群遗址,南北长一公里,东西长20公里——形状非常像苏美尔式“聚落山”,或者像埃及金字塔式建筑的变种……
至于春秋时的城市——齐都临淄是春秋有名的大都市,据考古挖掘,其城墙周围50里,有13座城门;吴王阖闾营造的姑苏城,大城周长42里30步,小城8里260步,开水陆各八门;
东周洛邑古城,城墙周长12公里,比汉代洛阳城还要大。另外,较小的封君如薛国都城,东西长28公里,南北长36公里;滕国,内城台榭,东西长900米,南北长600米,外城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
在一大堆春秋建筑中,晋国国都新田城是个特例,这个老牌霸主国不太注重城市防御,当然了,一般来说,只有它打别人,没有别人打它的份,所以它的国都甚至不如下面领主的封城巍峨。
……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赵武现在的精力不在春秋建筑上,迫在眉睫的战争让他没别的心思。等他观看了一阵许国国都的灯火,欣赏了一阵子许国宫城山那层层叠叠、寥若星河的灯火,赵武发觉身边的几名武士掩饰不住浓浓的睡意,考虑到明天还要战斗,他调转马头回去了。
有天守阁存在是个麻烦,赵武这里的兵力调动,站在天守阁上都能看清楚,好在这时代传递消息不方便,不然的话,城里的指挥坐在天守阁上就能调动预备队反扑,那就令人头疼了。当夜,赵武数次起身,眺望许国国都内的灯火,心中颇有点辗转难眠,等他不知什么时候蒙蒙浓浓睡去,感觉没睡一会儿,就被潘党推醒。
潘党脸上满是笑意:“不用着急,我们还有时间——许国人没有拐弯,直冲着我们来了,看来他们是想活捉你。”
赵武反问:“儿郎们损失大么?”
潘党回答:“许军突然冲出城门,当时,我们的辅兵都睡在屋里,许军不好下战车,只能一直不停的往前冲,刚才我们用军号联系了辅兵,那些辅兵已经以‘两(一辆战车的战斗组,共二十五人)’为单位,依托房屋进行反击——我们士兵手中弓弩数量足够了,可以坚持下去。许军陷入了街巷,已在我们包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