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如果从空中俯视下来,就可以看到那些星罗棋布的囤殖点成网格状分散在田野上,每四个屯殖点构成一个方方正正的“井”字——这就是春秋时代的“井田制”。
在这些屯殖点的前方,是赵氏强大的武装集团,无数斥候四处出动,一边捕杀着凶猛的野兽,一边驱赶、围捕出没于山林间的戎人,向后方的屯殖居民提供着保护。
当日,日落时分,赵武的帐篷搭建起来,侍卫们点燃了几只粗大的牛油灯,赵武的侍从们亲热的聚集在一座微型鼎锅周围,开始唰肉烤饼,吃当天的晚餐——这种鼎锅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鼎器”,是一种神圣的祭祀礼器,但现代称之为“火锅”。
赵武的帐篷里不止有自己家将,还有韩起。这位公子哥在晋国最近的职位调整中,不再担任任何官职,连他一向视为小弟的赵武都爬在他头上,陡然间变成了晋国最悠闲的闲人一个,但韩起却没有什么沮丧的表情,他兴高采烈的与赵武争抢着锅中的肉片,还熟络的招呼自己的家将——“千万别跟赵氏家将客气”。
“我就奇怪了,听说你已经把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封赏下去,你这么大方,让后世子孙怎么办?等到他们要犒赏功臣的时候,手中没有土地可以封赏了,难道他们哭去吗?”韩起嘴里含着一块肉片,含糊的说。
赵武像个不知祖先辛苦的二世祖,他毫不心疼的回答:“怕什么,不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封赏下去么?那些拥有自己封土的小领主虽然不向我纳税了,但他们依旧向我纳‘征’,我收入并没有因此减少多少,却获得一群忠心耿耿的小封臣,跟我一起开发拓荒,我有什么好怕的。
再说,这天下大得很,我的后世子孙手中没有多余的土地,难道他们不能学我——向外拓荒垦殖吗?”
韩起烫得哧溜哧溜的吞下了肉片,急匆匆的说:“也是。你赵氏现在产业越做越大,已经基本不靠那点税收过日子了,再说,你赵武屯垦的手段,是连我哥哥无忌都佩服的……
论起来,赵氏现在的人口虽然没有达到鼎盛时期,但你们所占的土地已经远远超过了赵氏鼎盛时期数倍,你这是为后代积累了百年发展的资本。无忌哥哥让我多跟你学一学,可惜的是,我韩氏周围都已经是开发好的土地,想拓荒也无处可去。”
赵武笑了:“你韩氏还有什么抱怨的,三郤覆灭后,元帅栾书可没有从三郤身上获得一块领土,三郤百余年积存下的资产,大头被你韩氏与中行氏占去了,我要是手中有一块三郤的领土,粮食就不用发愁了,现在也不着急拓荒霍城了。”
韩起说的没错,赵氏鼎盛时期虽然人口众多、领地肥沃,不是现在的赵氏所能比拟的。但现在的赵氏占领着长治盆地南部,如今又把爪子伸向了太原盆地——这两块无主之地,其疆域是没法限制的,想开垦多少就是多少。
现在的赵氏,除了有点人丁单薄,但因为拥有广阔的领地,今后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会越来越具备旺盛的发展潜力——搁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可持续增长潜力雄厚”,前途不可限量。
韩起撇了撇嘴,回答赵武的反驳:“得了吧,我韩地南面是周室,西面是秦国,东边是卫国,北面则是国君的盐池,虽然得到几块毗邻的郤氏领地,但让我拿那些领地跟你交换,你肯不?”
说完,韩起长出一口热气,扬手灌了一杯果子酒,咂了咂嘴说:“自从你执掌赵氏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各家族看中的农田才不是什么宝贝,宝贝都在山里头。你说我韩氏枉有大块的平整农田,可农田里出什么?除了粮食什么也没有,哪像你,山里既有煤炭、木材,数不尽的野兽,数不尽的花蜜与蜂蜡……还有这果子酒。
我跟师偃聊过了,他得意的说,现在一座山林的收益,早已经超过平地上相同面积的农田。这个结论我其实早已经猜到,看看你岳父那张得意的脸我就能猜出个大概。
原先智氏领地小,穷的只剩下粮食了,但自从智家那位搂钱耙子不停把你学生派去父亲家,他们开始变了。智氏也学你开发山林、办工厂作坊,制作出的东西还拿到你赵城销售,那老头如今看谁都是笑眯眯的。我就知道他家一定富了——各家族中,除了智氏跟你一样,领地里拥有太多山林,别家想找出一座山来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