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人推行‘官绅一体纳税’后,我们的税收至少多了五百万贯,此外,海外滞留的宋商携带大笔家产,不断的定居广州,也让我们的市面活跃了很多,我估计今后几年税收还要增长。
如今天下太平了,这笔增收的钱原本是筹备协饷的,但我们今年不用交协饷,正好拿来发展水军,造更多的船,跑更远的路,运更多的货,大人,可以预期……”
兴致勃勃的万俟咏一个劲的跟赵兴聊今后的打算,赵兴虽显得情绪不高,但万俟咏只把他当作伤后乏力,等到中午时分,万俟咏在帅范府上蹭完了饭,心满意足的走出赵兴府门,站在街头,心花怒放的望着广州街头来往的人。
心情好了,看什么都可爱。
现如今,广州街头的人在赵兴的引导下,服饰越发乱了起来,京城的人喜欢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服妖”,认为在赵兴治理广州后,广州越发的妖魔化了,但赵兴却把这一切称之为“追求时尚”。这其中,也有现任广州知府万俟咏的功劳。
万俟咏充满成就感的欣赏着擦肩而过的百姓,街头走过的人很少有大宋传统长衫,男人们早早穿上了西洋传过来的汗衫短褂,而女人则普遍穿着现代街头常见的连衣裙,衣物的料子有绸缎,有绢纱,偶尔还有大胆女性穿着半透明的薯莨纱。那薯莨纱内、传统的肚兜也不见踪影,透过正午的阳光,万俟咏隐隐看到的是胸罩与丁字裤。
这有点过了,虽然这景象很养眼,但让万俟咏一任地方官盯着那女子看,令他有点不好意思。万俟咏赶紧回头招呼从人:“来人,把老爷我的墨镜拿过来……这正午的阳光,刺眼的紧。”
万俟咏之所以自称“老爷”,是因为他这番话是对昆仑奴说的。如今,广南海军一个大进项就是贩奴,他们也跟学着阿拉伯商人的行径,经常在巡逻的时候靠上某座南洋小岛,大肆搜捕当地土人,而后运回广州,贩卖给当地权贵作为奴仆。
由于赵兴这几年大肆开荒修路,劳动力严重不足,对劳力的渴望也反过来刺激了贩奴业的发展,现如今,南洋许多小岛已经彻底空无一人,而依据新颁布的广州地方发令,只要有宋商向两广经略司进行登记,并按期向官府交纳田亩税,就可以占领一座小岛,自称为“岛主”。
赵兴从大理下来后,专心处理海外的事情。吐蕃已经被他打残了,那片高寒地区人口出生率极低,当时的大雪崩已经将无数行走在那片山区的人掩埋,其中或许有无辜的路人,但他们的生死无人关心。失去了大量青壮人口的吐蕃,五六十年缓不过元气,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赵兴决心把大宋这棵树牢牢的扎进南洋。
首先,他成立了《海外事务局》,专门负责海外移民事务。为此,他甚至还在学堂里成立了专门研究海外移民技巧的学校,系统的研究怎样让宋人植入当地社会,并依靠宋人背后的国家力量支持,迅速取得当地政治经济主导权……
除此之外,《海外事务局》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圈地为王。任何大宋百姓都可以跑到海外占领“无主之地”,而后向广南海军申请保护。只要他们正常纳税,广东经略司承认他们自治领的地位,允许他们在海外组织自己的武装护卫队,享有对当地的治理权,俨然当地国王。
这项策略刺激了对广东的移民潮。许多内陆百姓拖家带口的来到广东,在当地购置了一片房屋或者土地,等他们生活一年,在广东经略司有了纳税记录后,其家中的青壮便急不可耐的爬上海船,飘向南洋,希望能发现一片无主的土地。运气好的话就占山为王,运气不好则抢几个奴隶回来贩卖……
万俟咏身边的昆仑奴,就是贩奴大潮中的产品。这些土人原本生活在丛林里,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见过衣服是啥样,进入大宋后,在赵兴一连串的文化征服行动中,立刻拜倒在大宋的文明之下,对主人异常温顺,唯恐再被主人赶回家乡。
昆仑奴恭恭敬敬的递上了墨镜,万俟咏接过金框眼镜,得意的架上鼻梁,迈动八字步,也不坐轿也不乘车,就这样悠悠闲闲的走在正午的广州街头……
一队队青春少年,花样女子与万俟咏擦肩而过,她们身上的服饰简直就是一个宋代的颜色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