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功燕石,
鼓吹凯旋。
正归班玉笋,
花袍方卸,
彩衣亟著,
忠孝双全。
清德独高,
皇心简注,
燕寝凝香朱两轓。
君王问,
录屏风姓字,
趣对金銮。”
嘹亮的歌声让惊起的飞鸟盘旋不下。婉约的宋军歌让陕西人唱得拖腔拐调,赵兴情不自禁吼起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歌声迎来一片响应,歌声中广南军队过了龙岩,赵兴在一处平缓的地方停下脚步,转头问福建使者:“千山之中,为此最平。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福建使者赶紧回答:“此地无名,它原属龙岩县管辖,附近有七个寨子,都是三国时代,为躲避战祸从河洛一带迁居过来的百姓,他们说的语言古朴难懂,人都称之为‘河洛语’。”
赵兴点头:“这里应该是漳平吧。我听说河洛(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但后来,真正的华夏人已经在河洛不存在了,他们都在三国时代逃亡了南方,也就是晋史中记载的‘白衣渡江’,是吧?那些人是真正的河南人,他们说的话是华夏先明最原始的语言,遗憾的是,现在依旧生活在河洛一带的人却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我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事改姓冒充汉人的胡人。”
“河洛语”在现代不算是民族语言之一,现代称它们为“客家话”之一,所谓“客家人”就是指为躲避战祸,客居江南的纯种华夏人。现代基因研究认为,他们体内的炎黄基因最为纯正。但遗憾的是,在宋代,纯正的炎黄语言已经没人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