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不要求投石的准确性,他只要求士兵们将石头扔的尽量远,所以士兵们扔的毫无准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还没出现把石头扔到自己身后的人。
就在这个早晨,熙河诸路官员奉诏诘问西夏为何大军入境,梁乙逋回牒:对他的侵略只字不答,他大肆夸奖了宋朝廷的君子风范。话里话外的意思说:我西夏的民族传统是:对敌人的承诺无须遵守。当初我们的国主在与辽兵议和之后,趁机袭击了辽兵,这才使我西夏得以立国。所以,说话不算数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别拿这个来责备我们。因为对我们夏人来说,“说话不算数”是种夸奖。兵者,诡道也。那是夸我们有兵家大将之风。
而大宋就不一样了,皇宋对外藩向来宽厚,答应了议和总是严格遵守,我对这一点非常欣赏。所以,别管我们侵略你的事,那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议和吧,按照你大宋的民族传统,把该赏赐我们的钱币给我们,让我们带着抢来的财物与百姓满载而归,至于我们如何分配战利品,那是我们西夏人的事,你大宋管不着。
次日,哲宗——实际上是高太后,以西夏言辞傲慢,欲绝岁贡,但突闻西夏恭贺天宁节的使节已进入境内数天,即将抵达京师,朝廷只好怏怏不快地停止敌对行动……对西夏人的赏赐照给。
这日早晨,在怀威堡的赵兴下令给堡里的狗稍稍喂点食物,饥饿了两天的狗吃了点添不饱肚子的食物后,更狂躁不安了。当日下午,赵兴又下令给这批狗披上狗衣——这是一种类似婴儿服的小衣服,上面坠了四个布兜。兜里鼓鼓囊囊塞满了东西。
傍晚,赵兴下令诸军饱食,上半夜枕戈披甲入眠,下半夜,赵兴命令他的“掷弹兵”起来,开始集结。
这群掷弹兵们没有批任何铠甲,只是戴了一顶铁盔。七十名掷弹兵,每人都有三人伺候,一个人负责背装弹的篓筐,一人附近持火把,另一人则持盾刀左右照应。
在掷弹兵们与自己同伴相互熟悉的时候,赵兴的童军开始往火弹上插药焾,插好药焾的手雷弹被整齐的码放在背篓当中,而后,掷弹兵们成组的排列在一起,等待命令。
四更天,帅范带着五百骑兵摸黑赶到城堡,与此同时,第一批随赵兴来城堡的童军也准备好了弓弩。赵兴频频看着天色,等到五更天,他挥手下令:“出发。”
队伍出了城堡,并没有直奔西夏军营,他们先奔到城堡边缘,卧在十数厘米高的草丛中,等待天蒙蒙亮。
天亮时分,首先出击的是一百头饥饿的狗,西夏军营传来的膻腥味让饥饿的狗勇往直前,它们身上都冒着扑哧哧的火花,等它们窜入西夏军营不久,接二连三的爆炸响了起来。
西夏人的哨兵是警觉的,群狗窜来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发现,纷纷从藏身处站了起来,但“群狗闯营”这事他们也没经历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机灵点的已经转身奔向军营,准备叫起军官来处理,懵懂点的还站在那纳闷:“怎么,这狗身上还冒出火花来,还有嗞嗞的响声,嘻嘻,稀奇。”
五更天是人的思维最迟钝的时候,这时候从睡梦中惊醒的士兵常常会因大脑缺氧,对事物的判断比较迟钝。见到闯营的只是一群狗,大多数士兵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内心里不免有不以为然的心思:“一群恶狗而已,无非是枪几块骨头,为这点小事发出警讯,等那些睡意正浓的军官发怒起来,可不好吧。”
奔跑的狗吸引了士兵大多数目光,他们没有注意到,草丛里几张踏弩正对准他们,随着西夏军营里想起的第一声爆炸,草丛里传来了一片弓弦响动,露出身子的西夏哨兵每人身上中了七八支箭,一名垂死的西夏哨兵侥幸发出警讯,但……已经来不及了。
弩是一种昂贵武器,宋朝官方规定上户家中才强制配一张弩,按这个标准,怀威堡最多拥有三五张弩……然而,弩的价格最近跌的厉害,怀威堡几本上已经做到了人手一张弩,如此一来,战争拼的不再是人力,而是机械的力量。
从草丛中站起一百名童军,他们人手持一张弩,有些人刚才动作过快,身体多处让草茬子划的鲜血直流,但他们一点不觉得疼痛,身负国仇家恨,双目赤红的他们一边给弩上弦,一边前进。在他们身后,七十名掷弹兵手里甩着绳兜,步步紧跟。
冲进西夏营寨,弓弩手开始压制惊醒的西夏兵,密如雨下的弓弩让西夏寨墙边待不住人,此时,掷弹兵身后的侍从点着了火把,另一名侍从从背篓里取出一枚手雷弹,点着引线,放进绳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