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宋时明月[校对版] 赤虎 2028 字 2023-03-15

海船跑一趟,需要考虑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保障沿途的安全,一个是利用有限的空间运回更多的货物。这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而我们用方形货箱装运,恰好做到了用最小的空间装运最多货物,所以我们一次出海获得的收益是别人的几倍。因而我们成本最低,可以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们利润空间大,就能拿出足够的利益与合作伙伴分享——所以人人觉得我们处事公道的秘诀。”

程夏沉思片刻,觉得老师说得道理,具体到箱子的方圆来说,是句句在理。但赵兴说天下万物皆遵循这个道理运行,他有点难以理解,思索片刻,他又问:“老师刚才说的是海船贩货的道理。国家大事也能用成本、效益衡量吗……比如:师公最近跟人讨论免役法,老师用这理论分析一下‘免役法’。”

周邦式是新法的拥护者,他听到这个,悄悄凑近了几步,竖起耳朵凝神倾听。

“免役法吗——这样的大事,因为枝节太多,头绪太多,就要分析一下:什么是有效成本?谁付出的劳动才是有效成本。

让付出有效劳动的人获得最大效益,这叫‘驭人之道’。人心是最难以满足的东西,人心足,则劳有所得,人皆安其位,社会秩序自然稳定,大事成矣。

让我们先分析分析‘免役法’遇到的问题:各级官衙没有行政费用,由于铜钱供应不足,百姓手头有时没有现钱交税,于是,就产生了差役法。官吏驱使百姓劳役,百姓就此抵消税款;官府就此完成税收与运转。

后来发生什么,官府的役事无穷无尽,百姓在农忙时顾不上自家的地,还要应付官吏的差遣,导致土地抛荒,农税减少,官府应差的人减少。于是便有了免役法,让百姓用钱抵偿差役,官府用这笔钱雇用人手。

接着又产生了什么?这中间,官吏们没对铜钱供应量做出任何努力,结果百姓还是没钱交税,而官吏的索求依旧毫无止境,穷苦人交不起免役钱,而富裕户也被官吏层层加码、私自加收的免役钱折腾的不堪负担,于是弃家逃亡。

结果,整个社会没有一家能安居。家国天下,家没有了,国怎能安……

且让我们分析一下,前后二者中,谁对免役钱付出了有效成本?”

程氏学生齐声回答:“百姓!”

“错!无论前后那种法规,付出‘有效成本’的唯有差役,而百姓在这里是‘无效成本’。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劳动价值没有发言权,他们的劳动被忽略了、被无视了、被利用来满足官吏的需求,所以,朝廷改来改去,付出劳动的百姓没有发言权,无论怎么调整,唯有贪官污吏有权、有能力借变革的名义将自己的劳动折现。”

程夏与程门子弟略一琢磨,齐齐恍然的“哦”了一声:“有道理!老师,你的意思是说,无论朝廷怎么修改免役法,受苦的都是百姓。可世人皆说‘免役法’是善法,师公也在想着革除弊端,难道,真没有改良方法了?老师试着以‘成本与效益’,说一说如何革除免役法弊端?”

赵兴摇摇头:“无论那种弥补手段,如果支付有效劳动的人没有劳动的定价权——所有努力,终归虚妄。

我记得:当年有人上《流民图》,描述新法下百姓流离失所,辗转求生。神宗陛下不忍,欲停新法,王荆公怎么说——人言不足恤。那意思是说:百姓的话不值得一听!嘿嘿,付出成本的老百姓没有说话的权力,他说这变法是为了百姓谋福?

太逗了!‘成本’没权利参与效益分配,有谁能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