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3页

轰隆隆的铁蹄咆哮,振聋发聩。

明军的探子飞快奔回,挥舞着旗帜:“敌军骑兵来袭!”

“撤!”

火枪营迅速后退,退到威武大将军炮的战线后面,然后列队整齐,开始填充弹药。

前面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地面仿佛要下沉下去一样,尘埃扬起。

探子将对方重骑兵出击的消息上报上来:“报!元帅,敌军出动大量骑兵!”

卢象升站在帅台上,用望远镜望过去,只见前方七八里之外,黑压压的一片洪流,占据了平地,正在朝这边滚滚而来。

“红夷大炮准备!”

“是!”

战鼓响起来了。

莫卧儿帝国军事短板其实恰恰是步兵,所以伊斯拉姆让步兵们去当炮灰,这在莫卧儿帝国军官层面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并且由于阿三特殊的种姓制度,底层的人是最低贱的那一类。

即便不在战场上,平时他们也不被当人看。

所以啊,一万低贱种姓的人做了炮灰,根本不会对莫卧儿大军造成意识形态上的冲击。

如果这事换在大明朝,哪个将领让一万人去做了炮灰,那是必然要被口诛笔伐的。

即便朝堂上有人只是趁机搞事情,但也说明大明朝普通士兵和普通士兵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军队中唯一的区别是级别的区别而已,大众绝不会认为某一类人天生低贱,就该做炮灰。

如果谁在大明朝敢发表这样的言论,他恐怕要被人群殴。

即便是重文轻武最严重的的宋朝,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不敢公开说谁天生就是低贱的命,连宰相也不敢这么说。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力量。

200门红夷大炮排列出两排,每一排100门火炮,左右相互间隔5米,横列500米。